    对于我来说,在西藏的旅行,去过不少的寺院,而哲蚌寺是最具有特色,当然在这里,我也的确运气不错,看到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场景,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让人难忘终生。 由于哲蚌寺位于拉萨市郊,所以我们确定乘车前往,在布达拉宫广场乘坐小公共汽车大约30分钟后就可以到达根培乌山脚下,而从这里到山上的哲蚌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以前只能步行上山,不过现在开通了从山下到山上的班车,只需要一元钱,所以还是比较合适的。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位于位萨西郊5公里更丕乌孜山下,为格鲁派最大的寺院。 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主持修建。建成后他任第一任堪布。由最初的7个弟子,分别形成该寺7个札仓(经学院)。后来发展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最盛时期寺僧编制为7700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余个牧场。 哲蚌寺是历世达赖喇嘛的母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1546年作为该寺的第一个活佛被迎请入寺。后来他应蒙古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明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一称即始于此。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又追认其前两世为第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一直住在该寺。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而对于一位旅行者来说,能够亲眼看见哲蚌寺的晒佛仪式,亲眼看到那幅巨型佛像唐卡,则是莫大的荣幸,在哲蚌寺旁边的山坡上有个巨型的铁架台,每年雪顿节在这里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会引来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祈福,现场十分壮观。在来之前曾经仔细研究过许多旅行攻略,好多都介绍过哲蚌寺的晒佛仪式,不过有些在介绍中强调晒佛仪式会在雪顿节开幕后持续一星期左右,所以算了算时间,我们大概能赶上,所以到拉萨的第三天准备去看晒佛,不过在拉萨问了许多藏族朋友,他们都告诉我,晒佛仪式只进行一天,也就是在雪顿节开幕的那天才能看到,现在去已经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领略到那巨型唐卡的风采,这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遗憾。所以我们看到的没有那幅期待中的 巨型唐卡,而只有一个巨大的铁架子。 对着铁架子拍了几张照片,心里感觉非常的失落,停顿了一下,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拉萨市,在这里与在布达拉宫见到的景色完全不同,在这里可以看到拉萨河,以及不远处的拉萨火车站。映衬以蓝天白云,风景如画。 这时,身旁来了一群外国游客,在西藏,外国游客很多,见怪不怪了,但是奇怪的是其中一对外国夫妇我看的特别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难道是以前在家时候曾经打过交道?可想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我还和身旁的两个兄弟说起,他们对我说的话表示怀疑.然而,后面我的经历证实我确实见过他们。 这时候,太阳升到了最高的地方,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也随着人流向前走去,前面出现了一个大殿,这就是著名的措钦大殿。在哲蚌寺,寺院内部组织制度严密。错钦、札仓、康村和米村为主要的组织。错钦是全寺最高组织;札仓隶属于错钦,相当于分院;康村是札仓的基层组织;米村又是康村的下一级组织。四个札仓分别名为罗色林、果芒、德阳、阿巴。每个札仓各有供茶集会的大殿和经堂。而措钦大殿无疑是整个哲蚌寺最主要的建筑。这里供有哲蚌寺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在破土新建时,宗喀巴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预祝他建寺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基地,宏扬佛法,广建寺庙。弟子扎西班丹把它尊为佛祖所赐的寺宝,珍藏在寺内。 在大殿的广场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自己坐在广场上,于是走过去拍了几张照片,而刚才我说过的那对外国夫妇看着面带笑容的看着我们,我实在忍不住便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原来他们是从美国来,这次是和女儿,女婿及外孙女一起来西藏的,刚才我拍照的那个小女孩就是他们的外孙女,而且她只有十七个月大,真是佩服他们,最后我说我们好像很有缘,我似乎在哪里见过你们,但是就是想不起来了,他们俩相视一笑,然后问我,你是否看过一个节目叫作:“THE AMAZING RACE?"这时候我终于想起来了,他们是在《极速前进》第九季里的Fran和Barry,我居然在拉萨,在哲蚌寺见到了他们,我兴奋地叫起来,他们见我这样,也笑了,Fran还和我提起了她那次蹦极经历,她她说那次经历是她终身难忘。我告诉他 们在中国,有许多THE AMAZING RACE的FANS,而且有个专门的BBS,里面有很多人都支持他们,他们听说后也感到十分惊讶,也十分兴奋。到最后,我拜托冬冬同学为我们留下了这张照片,真是很幸运!!  (我和Fran-Barry)    而更幸运的还在后面,正当我和Fran-Barry聊天的时候,从大殿里忽然涌出了许多喇嘛,他们吃力的抬着一个卷起来的巨大东西来到大殿台阶上,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于是走过去问其中一个喇嘛这是要干什么,他看我笑了笑说:“晒佛!”我一听到这两个字,真是不敢相信,于是反复问了几次,当得到肯定答复后,感觉兴奋的很,于是急忙找好个位置,等待晒佛的开始。 没过多久,那幅巨型的唐卡慢慢地从广场的一边展开,似乎美丽的少女正慢慢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当整幅唐卡被完全展开的时候,全场传来的惊叹声不绝于耳,就仿佛是神灵在显一般,大家纷纷拿起相机,耳边传来的全是卡卡的快门声,唐卡完全打开后,只晒了大约五分钟,然后众多喇嘛便迅速地把唐卡卷起,整个活动也就持续了不到半小时,喇嘛们把唐卡又抬回了大殿,广场上有恢复了平静,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虽然没有在山坡上晒佛那么壮观,不过能亲眼看到这幅唐卡,也就比较知足了。这时候,从广场下方又传来击掌的声音,原来下面就是辩经场。辩经场一般都设在札仓附近,札仓各有自己所属的僧众,不同札仓僧众不能相混。札仓的学习制度,每年集体学习共有8次,每次学习时间15天至1个月不等。学习方法是背诵经文和以因明方式辩论;在堪布前受试及格,由堪布按成绩优劣分别登记,授予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直到参加大祈愿法会,授予最高的“拉然巴”格西学位。 辩经是佛学用语,即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它是喇嘛们学习佛经的一个方式,辩经的场面在内地的寺院很难见到。哲蚌寺的辩经场在一个树林中,我们去的时候,喇嘛们正好进行集体练习,整个辩经场显得好不热闹,看他们辩经的动作,也是十分有趣,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 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而回答者一般都坐在地上,仔细倾听提问者的问题,然后仔细思考后作出回答。整个辩经过程一问一答,非常具有藏传佛教的特色,这在内地是看不到的。 在哲蚌寺顺时针转了一圈,回到了起点,我的哲蚌寺之旅就结束了,而在哲蚌寺看到的人,看到的事,却会让我记忆终身。 旅行提示:哲蚌寺在拉萨西郊,如果打车前去,旅游旺季大约40元左右,不过可以和司机讲讲价;如果坐小公共汽车,只需要一元钱,到达达根培乌山脚下,从山下到哲蚌寺门口坐班车一元,也可搭乘四轮农用车,一人两元。  转经的老人.   水车转经桶.  从哲蚌寺远看拉萨火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