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天又跑去拉萨,火车通了到处都是游客,所有景点都开始收门票,有的景点门票翻了几翻还一票难求,反正都去过了就到处找清净,想起来浩哥以前要带我去没去成的木如寺,听说那里很少游客,木如寺离我住的八朗学很近,在马路斜对面,所以睡到快中午才爬起来,因为要去寺庙所以只简单的吃了饼干没敢吃油荤的东西,这是我去寺庙的习惯。 出了门过了马路走了一小段路就是木如寺了,其实很多游客天天从它门口经过,可是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它的大门在一排藏式民居中间,小小的很破旧很不起眼。 门的右上方挂着两块铜制的牌匾,一块上面用藏汉语写着:西藏佛协印经院,另一块上面写:刻制《丹珠尔》大藏经办公室。门中间的铜牌匾上写着: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办事处木如寺民管会。进了院门眼前是一片藏式白墙,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院落,外围是三层藏民住的房间, 左手边里面就是木如寺的大殿,那右手边就应该是印经院了,于是我决定先看印经院,正往里走呢被一个男的喝住,后面突然冒出的长得猴子样的男人吓了我一跳,他问我干什么去,我说看看印经院,他说不许看,我说为什么啊,他用生硬的汉语说:不为什么我是负责人我说的算就是不许看!口气很强硬,于是我出示了采访证件和介绍信,结果他说不认识这些东西就是不许看!当时差点没让他气得倒地!看他那样没什么戏了就转到左手边去参观大殿,在拐角给这个男人偷拍了张照片,为了给网友看到记住他,以后来时要趁他不在赶快溜进印经院。 仔细的拍了一圈也不过用了半个钟头,返回刚才看到的喇嘛师傅那里,他们已经吃完饭,很友善的拍拍身边卡垫让我坐下跟他们聊天,正好想了解一下寺庙的历史,喇嘛师父用不是很熟练的汉语给我讲了木如寺的历史:木如寺有上、下两座密院,离木如寺往布达拉宫方向50米就是下密院。也叫木鹿寺,麦如寺,木如宁巴,意思是古老的寺院。吐蕃时期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的赤热巴巾赞普大力倡导发展佛教,他于公元817年在在大昭寺周围建立了六座小经堂,其中东面两座就是今天的木如寺上下密院。木如寺内保存有自五世达赖喇嘛以来刊刻的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木刻雕版约数万块。此外,还保存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由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喜绕嘉措大师亲自负责刊印的藏经《甘珠尔》木刻雕版。 传说,在藏王朗达玛灭佛之初,有位印度高僧班智达达拉尸罗曾在木如寺闭关潜修财神法,但是修行数月,却无应验。于是,恼怒的班智达以禅杖观修的财神像腹部,就在此时,财神的腹中流出金子。因此,班智达恭敬地在此重塑喀萨巴哩财神像,而闻名于世。据说,或许由于财神的缘故,大肆灭佛的藏王朗达玛当时封闭了拉萨和桑耶寺等其他寺院,而惟独没有封闭木如寺。木如寺的壁画大多为明清所绘,十三世达赖喇嘛扩建时曾补绘部分壁画。壁画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传记故事,佛、菩萨、护法,和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人物以及民俗生活场景。尤其是大门左侧壁画,真实描绘了格鲁派与蒙古王固实汗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看到的木如寺已不是吐蕃时期的建筑,惟寺院西侧的僧房中部,还有东向的藏巴堂保存了早期建筑的布局和风格。明朝时期在过去寺院基础上重新修建,至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再此进行修葺才成今天规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