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四川林芝游记:.走到318国道的那一头-川藏之行通.

[游记]西藏四川林芝游记:.走到318国道的那一头-川藏之行通.

2007-09-08    proxytastic.com

原来可能要在波密多住几天的我,因为蛛蛛的提前从墨脱到达,而变得“自由”了。在岗乡之行的第二天,我就准备向林芝西进。虽然波密地区还有“古乡湖、葛郎王朝遗址......”等景点可去观游,不过,那些地方距318国道比较远,又没有专门的班车可以到达。如果还需要在波密等待的话,我自然会去,可现在,我的心已经开始向林芝“放飞”了!
二零零六年的九月二十六日,是西藏林芝地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庆日。这一天晚上,林芝地区的所在地——八一镇,将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晚会。这是在我到了波密后,听住宿处的“旅者”们互相传说的。所以,凡是计划中本就打算西去林芝的“游子”们,都想能赶在那个时间里,到八一镇去挤个热闹。我自然也脱不了俗。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依赖上苍的成全,我在波密想要兑现的安排,都已如愿完成。按照计划,现在也是顺理成章的向林芝西进的时候了!
蛛蛛比我早二十天的时间,从家中出发。他先走阿里,再由林芝地区的派乡走进墨脱,现在是理所当然的是要沿着318国道,朝我来的方向——然乌东行。由于东西逆向,波密无疑是我两各自安排的旅行路线中,几个很少可以聚合的地点之一。
二十六号早上,我忘却了昨晚从大森林边迟归的劳累,早早的起床,打点好了自己的全部行装。在吃早点的小饭馆里,正好遇到个也在吃早饭的小车司机,便订妥了八点后,去林芝的车座。
蛛蛛也打算在今天乘车去然乌。只是在波密,朝然乌方向去的车辆,远比去八一镇的难找许多。波密到昌都的班车,又是隔天一班。俞昨天就是乘那辆班车走的。如果要搭那次班车到然乌,必须得要等到明天。
离开我上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乘这空闲,就和蛛蛛一起,去县城的中心广场找车。从当地的司机处得知:如果今天想到然乌,又没有组合成都想包车的一行人,那么只有到中心街后面的318国道上,等候从拉萨路过的客车了。那班车到达波密的时间,大概在近中午时分。当然能独自包车的除外。
八点过后,蛛蛛和我一起在旅馆门口,等待去林芝的小车到来。时间已经过了一二十分钟,四人座的小车却还不见踪影。一部可坐十几个人的依维科,却停到了我的身边。波密的承包客车,都是用此种方法,来招揽乘客的。蛛蛛和我都怀疑:那辆四人小车,可能因招不满乘客,暂时不会走;即使走,延迟开车的时间,是肯定的了。所以就决定改坐面前这部已经有六七个乘客在车上的依维科。同样是到达林芝的八一镇,中巴的车费,要比小车少了十元钱,还可早点出发,我何乐而不为呢!
蛛蛛帮我把行装,提溜到车上,安顿好后,就和我站在路边,看其他的上车游客安置行装。其中有一个身形“苗条”的小伙子,要把一辆八九层新的山地自行车,放在车后的行李箱里。可是行李箱的长度不够。折腾了一些时间,小伙子只好决定卸下前车轮子。司机自动的从车上的工具箱内,拿出扳子,帮助小伙,卸了前轮。这样,总算把山地车安置妥帖。
汽车终于启动了。我上车向蛛蛛道别,也祝愿他能顺利的在今天登上东去然乌的车辆,一路游得尽兴。也许走上自助旅程的大多数人,是些都会执著的按着自己的意愿,行走自己要走的旅程的人,所以路途中的旅伴,道上相遇的,聚得匆匆;到了分岔的道上,离得匆匆......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尚不是一条漫长的旅途呢!

上车后才发现,那位带自行车的小伙,一行有四人。两男两女,其中有一对是情侣。人在旅途,相遇是缘。何况又是同一个走向,在同一部车上。在相互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其实他们之中的三位和带自行车的小伙,也是在路上相识的。那辆自行车,是小伙子从深圳“飞”到成都后,在成都买的。从成都出发,小伙就用这辆山地车,以另一种自助方式,顺着318国道“飞弛”了。单枪匹马的他,在“九十九道弯”的怒江边大山路上,遇到了包车前行的另外三人,于是就结伴成四人同行。至于那辆自行车,就成了他们每一处驻留地中,最好的代步工具了。
或许是自己亲历过“九十九道弯”的惊险路途,我不得不佩服这小伙子的胆量和勇气。千里单骑,走在那样的大山里,不仅需要强壮的身体,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小伙的“千里走单骑”,真的是冒险精神十足,可看小伙子的模样,只是个才走出学校,书卷气未脱的大学生。

从波密到林芝,如果行程正常,需要走六七个小时。只是318国道的西藏线上,那个最有名的高危路段——通麦天险,就在这段路的波密和林芝两县交界处。因此车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便是可想而知的了。车上经常来往于这条路上的乘客说,只要通麦天险的这段道路不打岔,那么,整个行程,可以说是很一帆风顺的。
大概九点过后,中巴车正式离开波密县城。西去的路面两边,依旧是林木葱郁,犹如我来波密时,县城东面的路边。虽然眼前这些紧凑的单排树木,远没有前几天走过的松宗镇路边的“夹路树林”那样漂亮:那段公路边的林木,是能令人产生走在“森林”中的感觉的。可相比一路走来的318国道其他路段,这一棵棵枝叶交错的粗壮大树,还是显示出波密周围,适宜植物生长的温润“江南”气候的优势。

不知从哪段路面开始,帕龙藏布江又悄悄的回到了国道的边上,幽幽的淌漾在318的左侧。这里的江水,基本不见了县城东面江段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江水的性情,和前两天见到时相比,平和了不少。河床中也很少看到一块块成型的巨石,突兀在江中。只有小石块铺成的床面,在某些水流稍浅的江段中,显露在路人的视线中。
弄不清在离开波密多远的地方,原来公路右边单调的绿色山坡,被渐渐平坦的平地替代了。虽然不太开阔的平地的边缘,依旧是连绵的岭峦,可有限的平野上,一幅色彩极引人眼球的“图画”,却显现在我的面前:青山白云泛,红房绿树前......车窗外公路那一边的山峦脚下,有一片森林边的谷地平野。平地和山脚相交的绿荫前,一座簇新的红顶白墙独立房屋,矗立在基本以绿为主的地面上。这样色彩绚丽、红绿分明的路景,让我想起了很久前读过的童话小说。故事中,“七个小矮人”居住的森林小屋,应该就是眼前这番景象的......车厢中熟悉此地的老乘客说:这里已经是波密县“古乡”乡的境地了。
古乡?不就是那个“古乡湖”景点的所在地吗!318国道边的古乡,就有这么美如画境的景致,那么,古乡湖景区的景色,一定会是世外仙境了!我呆呆的看着车窗外的“真实童话”,心中后悔死了自己没有去“古乡湖”一游的选择。美丽的大自然,对我而言,永远有一种无尽的诱惑!为了排除无聊的后悔,我一面把窗外的“童话”留进自己的相机;一面又赶紧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总算还是看到了一点国道边,这么有韵味的古乡景致,老天对我已经不薄了......
被318国道边的美丽景致,弄得“患得患失”的我,最终只好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林芝。希望在到达林芝——那个“西藏的江南”之后,能够在那里获得更多的以外惊喜,用以补偿没有去古乡湖的遗憾。这样一想,总算稍稍的平息了自己心中,那酸酸的“不平衡”。

“童话”过后的路程,显然又回到了现实之中。过了古乡之后的318国道,就开始变的颠簸起来。车速也随着路面的凹凸,逐渐的慢了下来。虽然路右面的帕龙藏布江,依旧不弃不离的伴随着国道,可那原本和路面相差无几的水面,却开始跌落到了路旁十来米深的山崖下面去了;路右面原来就狭窄的平地,也被紧挨着公路的土色山坡占据。依维科沿顺着318,已经走进了大山起伏的峡谷之中。
见不到左车窗外,被江水冲刷的崖壁,呈现出什么模样;却看到右车窗外,近在眼前的山崖上,浅赫色的红土,随处都有山水渗出的痕迹。虽然那些红土层上,也长着一簇簇的绿草,可那些连表土层也遮不住的小草,哪会有深深的草根,扎在深土层中呢?如果被山水渗浸透了的酥松表土层,滚落下来,那些根浅枝矮的绿色小草,无疑也会随着湿土层,一起掉落到本就沙石满布的路面上,使原来就凹凸不平的路面,变得更加泥泞不平。
“快到通麦大桥了。”随着车速的越来越慢,坐在我身后的那位四川乘客,很熟悉的告诉车厢里第一次走这一段路的我们。还不时指着车窗外陡峭成六七十度的山坡,述说着一些令他不能忘怀的事情:“这里山坡上的树林里,有很多野生菌菇和雪莲,可以采摘。只是山中树丛中的野蜂窝忑多,无意中让蜂群袭击着,是会丢掉采集人小命的。”为了证明此说非虚,他象讲故事一般,把他的伙伴在此遭遇野蜂,赘成“怪人”的事情描述了一遍。于是,我知道了:原来这是一位从四川到林芝地区来做药材生意的小商人。他和他的伙伴们,在林芝地区各处的山上,采摘各种野生药材,然后卖给那些专门出售藏药材的店铺。他们是一伙名副其实的“采药人”。也许是林芝地区山中太多的绿色药材,吸引了这些以采药为生计的四川商人,为了赚钱,他们自觉自愿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常年游走在这些人烟稀少的臧东大山之中。只要能采集到各种野生的名贵草药,他们几乎忘却了所有会遇到的艰辛和危险。
随着我们乘坐的“依维科”缓缓的前行,车窗外的山坡,也在慢慢移动中,不断的变化着。原来有山水浸渗的疏松红土层,渐渐的被布满裂痕的岩石山坡所替代。那写满坡灰白的岩石层,几乎没有任何植物的绿色为其遮挡。裸露的岩面,使得那些深深浅浅的石缝,毫无掩饰的显露在我们的眼前。特别是有的大石头周边,由于裂痕又宽又长,那缝隙中间的石块,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让坐在车中的我们,心中不由自主的萌生出一种提心吊胆的忐忑。
依维科的行速越来越慢,车前车后的各式大小车辆,已连起了一条歪歪斜斜的长龙。跟着看不见的长龙头部,车队缓缓的向前挪动。我们的中巴,艰难而辛苦的挪到了一段旁靠着乱石岗坡的路面上。和一路过来的所有山坡不同的是:这一段石坡,全部的坡面,由一张大型的铁网笼罩着。
那是一段给我烙下深刻印记的路段:大概十来米宽的路边岩石山坡,被一张钢筋交织成的铁网,全部笼罩在里面。铁网上的钢筋,至少有我的手指一般粗细。网面和石崖,象粘胶一般,紧紧的贴在一起。山崖的坡度,陡得几乎接近九十度。透过铁网上一个个海碗大的网眼,我看到网罩内山崖面上的岩石,已经完全被分化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每一块石头之间,是一条条比网罩铁条还要宽大的缝隙。裂缝之间,寻不到一点可以缓冲硬石头的沙土。这一堵仿佛用大卵石无序的堆砌而成的陡峭山崖,把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眼里。通过眼睛给我的视觉反馈是:乱石山崖随时都有可能向我们的车辆倾轧过来。而那张贴在崖面上的铁网,虽然能挡住崖面上零星碎石的滚落,却根本无力阻止山崖大面积石头的倾塌!
依维科座位上,心惊肉跳的我们,无奈的望着车窗外不知何时会塌下的山崖,期盼着车辆快点离开。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分钟,中巴总算“爬”过了那堵分化成碎石的山崖,到达了整座山崖只有一块巨岩形成的山坡边。
眼球对心理的压迫刚刚解除,我立刻就想到:应该为前面的段路留一张相。可是相机还没有举起,耳朵里就钻入了车下和车上传来的警示声音:“不许拍照!”转脸再望车窗外,这才发现,车下的道路边上,有不止一个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正在指挥“长龙”越过“险坡”。而车上的声音,则是出自于我座位后面,那位四川“采药人”的口中。
终于明白:通麦为什么会成为318国道上的天险路段。在这段峰岭连绵的山脉地带,冰川聚集,大河交汇。全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欣”,就在318通麦段的北面,遥望着国道;易贡河、帕龙藏布江、拉月曲三条水流,就在318国道的边上集聚汇流。在这些看似凝固不动的山川深处,实际上隐埋着地球生命的巨大活力。这些旺盛的天地原力,随时都有可能因一根小草的重力,而破坏大自然原来维持的长久平衡。一旦这些无形的力量,冲破地壳的重压,向地表外泄,后果实在无法想象。至于那些展示在地表的,因自然生命运动而破碎的山岩,也随时会因风霜雨雪的影响,而发生突然的移动......这些让人类几乎无法预测的自然生命运动,随时有可能毁坏318国道及四周的通畅平衡,造成这一带线路的堵绝、混乱,甚至灾难。通麦——这个沿318到达拉萨的必经之“危关”,正以它难以想象到的骇人诡异地貌,让我又一次感应到了大自然的神力和威严。
中巴车总算离开了那段令我“触目惊心”的“乱石山崖”。可是只“爬行”了五百米左右的距离,就不得不彻底的“偃旗息鼓”了。把脑袋伸出车窗,看到前前后后,路面上连接满了的大大小小的“铁壳虫”,一条原来还在缓缓爬挪的长龙,现在已经全然瘫痪在通麦天险的山脉川谷间了。
“又是通麦大桥堵塞了,不知可要我们下车步行过桥!”那位四川“采药人”象是自言自语的对我们说。当司机向车上的乘客证实:“一时半载,车辆移动不了”时,那四人一行的“旅游团队”中,年纪最长的那为“大姐”,立刻和司机提出,先下车步行到前面的路上,待车辆开动时,在前面的路上再上车同行。司机打开了车门,手捧相机的她,敏捷的跳下车门,扬长前去。
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通麦天险的“危路”上,步行“观光”一阵,何乐而不为呢?在司机“谁还要下车?”的询问音还没有消失的时候,我就按捺不住的从坐位上站立起来,也向车门口跨去......
真是名副其实的“天险”路段,车门下的路面,也是杂乱泥泞得象分化了的山崖,让我一时间有些无从下脚的感觉。本来嘛,大山谷里的空气,虽然因薄薄的雾气,有点潮湿;可天上的阳光,却还时隐时现。谁会想到,车下的路面,会泥泞得象才下过雨一般呢!
连蹦带跳的我,越过了一段湿滑的路面,前面一座全钢结构的大桥,就横在了我的眼前:桥身披着一色军草绿的油漆。几个穿着迷彩服的年轻战士,正在桥上来回走动。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小铁锤,在那些被锈黄盖住了绿漆的斑迹处,锤击查看;有的则提着小漆桶,在伙伴已经锤打过的地方,涂抹绿漆,去掉锈斑。铁桥的两边,分别有一席长长的车队,静侯在桥的两头,就象待命欲飞的钢铁长龙。
原来“这里无战事”,只是正好遇上通麦大桥的安全检查时间,所以就暂停通行了。这总算让我忐忑的心,平静的安放在胸腔里了!据经往返的乘客们说,象现在这样的安全巡查工作,对于这一段路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几乎每两天就会出现一次。为的就是确保来往车辆和乘客的过桥安全。万一在检查中,发现桥身出现一些连接隐患,可能会经不起装载满乘客的车辆通行时,解放军就会立刻要求所有车中的乘客下车,分批徒步过桥。再让只剩司机的空车,慢速过桥,以保证乘客和车辆和铁桥的万无一失。
负责通麦大桥路段安全工作的,是一支解放军部队。在318线上,有很多这样穿米彩服的护路部队。通麦天险要口,当然更少不了这样的护路军队。
我只身迈步跨越这座钢铁大桥,身边没有成群的过桥人同行,只有几个和我一样,从车上下来丈量桥宽的零星乘客。大多数的乘客,今天是都可以乘车过桥的,只是要等到战士们的安全检查工作完毕之后,车辆才会启动。

透过脚下一根根排列紧密的钢铁桥板,依稀可见到桥下滚滚的湍流。我辨不清这是易贡河还是帕龙藏布江的水流。从地图上看,这一江一河,是在通麦这一地段,形成“一”字型的汇流的。至于具体的界线,到底是在哪里,却一点都不知道。我想:象这样“一”条江河一般的两水聚拢,即使是当地的藏族同胞,也很难说得清:江河中的那一朵浪花是易贡河的;那一道流水又是帕龙江的吧!
前面曾经走过的318线上的桥梁,车行步迈的,已经有不少座。把脚下的通麦大桥,和已到过的各条大河上的桥梁相比:它既算不上最长的,也不属于最醒目的。一二十米宽的全钢桥面,几十跨步,就让我到了对岸。过桥之后,记不得桥上的那些钢筋铁柱,是如何相互铆接的,只有挂满在钢铁架上的彩色经藩,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这满桥的五彩经藩,是藏族同胞祈祷钢铁的通麦大桥,保持长久平安的心愿。因为,曾经有一座结构漂亮的钢精水泥大桥,毁于几年前,通麦的地形和山脉的变迁运动中。今天我走过的钢铁大桥,实际上是替代那座固定大桥的临时建筑桥梁。在护桥部队的精心护卫中,这座临时桥梁,在这几年中,一直起着连接318东西通途的重要作用。望着这座并不漂亮的钢铁建筑,我不由得对这座大桥的护卫者们,肃然起敬!

转自:http://www.proxytastic.com/index.php?q=aHR0cDovL3d3dy4xN3UuY29tL2Jsb2cvYXJ0aWNsZS84NjUxMi5odG1s4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