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交界处,北纬27°49′59″至28°1′30″,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是地球同一纬度上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地带。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 梵净山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区。梵净山由于地质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境内群峰高耸,溪流潺潺,飞瀑宣泄,呈现奇秀景观。 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000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 民间有李太后到梵净修行,日后肉身成圣,因之创建梵宇之说,太后又自号九莲菩萨,《明史》卷一二零《悼灵王慈焕传》云:“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由于国舅李颖在梵净山出家的关系,李太后自然会把梵净山列入“京师内外,多置梵刹”的重点项目,进而使明神宗敕赐妙玄重修梵净山。李太后崩于万历四十二年。妙玄受钦命而住持承恩寺,受赐镇山印统辖全山佛教,其时山中高僧十余人,僧尼数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人于梵净金顶摩崖刻诗赞其佛法盛况:“梵净嵯峨净南天,崇尊五岳共巍然;古今世相生成佛,来往谁为 此山。一凤山头开玉阙,九龙池畔拥金莲;楚南迢递肯相谒,也是前身有此缘。”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区域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更为梵净山的旅游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