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十大寺庙

[游记]中国十大寺庙

2008-05-22    sina.com.cn

第一名: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白马寺山门东走约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现在,白马寺有僧众数十人,已正式开放,供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

第二名:大昭寺

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后经历代修七葺扩建,才形成今日庞大建筑群。大昭寺占地2万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居中,高四层,上覆金顶。经堂、佛殿、传召机构绕殿而筑,大昭寺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迎牟尼金佛。

1409年,黄教祖师宗喀巴,始创拉萨大法会,后经五世达赖扩其规模,规定每年藏历正月初三至廿五日为大法会时期,大昭寺成为黄教的“根本道场”。殿内可容纳数万僧人进行法事活动。

大昭寺门中国一般寺庙大门均向南开,但大昭寺门却向西开。这是因为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唐朝是往西取经,所以她设计的这座寺门面向西方佛教圣地。大昭寺门前,常有很多信徒面向主殿跪拜。他们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等地。不论男女老弱,只要殿门前稍有空地,信徒们便旁若无人地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移至面部、胸前,然后全身俯地,两手前伸,额头轻叩地面,口中不断念诵六字真言。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虔诚的祈祷和修行方式。

大昭寺主殿中央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两旁屹立着四尊力士塑像,姿态各异,其装束打扮与唐代汉人完全一样。据藏文记载,他们是为文成公主运送佛像的力士,所以西藏人民也为之塑像纪念。西侧配殿内陈列有13世纪创作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等人的群像。松赞干布塑像的左食指上戴有一颗聪玉戒指,相传这就是当年与文成公主结婚时的纪念品,也是藏汉人民友好的象征。每天都有众多的信徒来这里磕头、念经,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酥油供奉到佛像前,点燃着千百盏日夜不息的酥油灯。

大昭寺主殿建筑结构用汉族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梁、柱、枋、框上有人物、飞天、鸟兽、植物等浮雕及彩画,精美异常。在内廊檐部,可以看到成排的木雕伏兽的人面狮身像。这表明大昭寺不仅具有唐代的建筑风格,而且也吸收了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建筑艺术特色。

大昭寺主殿四墙绘满壁画,长近千米,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在壁画中可以看到《文成公主进藏图》,描述了藏使在唐长安东教场辨识公主、公主抵拉萨、汉后渡口盛况、填湖镇魔兴建寺庙、松赞干布联姻等场面。还有一幅《大昭寺修建图》,绘画了大昭寺施工的场面,热烈而生动。这些壁画既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大昭寺本生图位于主殿外回廊,从回廊壁中央开始,有1到108段。第25段描写释迦牟尼降生于释迦族;第26段是修行得道;第27段介绍释迦族史。其他画段描写了释迦牟尼降生于释迦族之前的轮转故事。大昭寺现存本生图壁画总长为155.61米,高2.40米。此壁画是五世达赖时期(公元1642年一1682年)绘制,十三世达赖时期重绘。

本生图是根据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传记绘制的。它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但是,艺术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特别是画工们都与社会下层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人们从本生图中可以看出古代藏族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画面。琵琶、六弦琴在画中出现最多,这同藏族人民喜欢六弦琴可能有直接关系。其他如狩猎、饲养、耕作等景物也为民俗等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唐蕃会盟碑在大昭寺前,又称甥舅和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据史书记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联姻,从此加深了藏汉间的团结。此后吐蕃尊唐为舅,自称为甥。藏、汉双方多次会盟。公元821年,吐蕃派使臣佗纳罗到长安请盟,唐即派大理卿刘元鼎为会盟专使入藏。于次年在拉萨设坛盟约,第三年(唐穆宗长庆三年,即公元823年2月24日)落成该碑。碑高3.42米,宽1米,厚0.3米,为扁柱形,上有顶盖,四面刻字,其正面和左右两面的碑文同时刻有藏汉两种(汉文约500字)文字。现碑身略有风化,但所镌文字尚能辨认。碑文中说:“……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申令好之义……,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镜……。”此外,碑文中还记述了唐蕃会盟的经过,立碑岁月以及会盟的官员名单。自那以后,汉藏更加团结,为公元13世纪西藏正式划入祖国的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第三名: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据史载:元魏二年(555);隋仁寿二年(602);唐贞观五年(631);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唐高宗显庆年;武则天长安四年;肃宗上元元年;德宗贞元六年;宪宗元和十四年;懿宗咸通十四年,均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请至宫内供养。宋代法门寺也曾恢复到最大规模。明、清两代法门寺虽有所衰,地方官民信众仍尽力整修。

新中国成立后,法门寺香火渐盛,道场兴隆。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一九八七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

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第四名: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
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
南为鸨义园,由牌坊,群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北部为央,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气势雄伟。前后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
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第五名: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7f5ee4010008p1.html5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