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小小天使最爱夏天、冰淇淋、彩虹和向日葵 > 日志 > 旅游 2007-02-13 | 上海三大寺庙: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 快过年了,想必大家都会去寺里烧烧香祈福一下来年的福气和运气,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上海的几家有名的寺院,据说很灵的,看的我也想去烧烧香祈祈福了。 上海各种寺庙、教堂、宫观、清真寺并存,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各教教会建立了各种宗教群众团体。上海的宗教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的寺庙,有民族特色的教堂,也有融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教堂。这些建筑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上海一道别有特色的景观。 佛教 玉佛寺 安远路170号 静安古寺 静安区南京西路 龙华寺 徐汇区龙华镇 沈香阁 南市区沈香阁路29号 慈修庵 南市区榛岭街15号 道教 白云观 南市区西林后路100弄8号 钦赐仰殿 浦东源深路张杨路口 崇福道院 浦东严桥 城隍庙 南市区豫园商场内 伊斯兰教 松江清真寺 松江镇缸瓦巷41号 小桃园情真寺 南市区复兴东路小桃园街52号 天主教 佘山天主堂 松江城北佘山上 徐家汇天主堂 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基督教 沐恩堂 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 国际礼拜堂 徐汇区衡山路53号 东正教 东正教堂(圣母大堂) 新乐路55 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在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西域高僧康僧会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建业(今南京市),向孙权宣扬佛法并通过烧香祈祷,得到佛舍利十三颗。吴王大喜,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还敕建了龙华寺,以作为康僧会演经的法堂。后屡经兴废,现存寺宇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建筑格局是中轴线排列有六进殿堂,即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中铀两侧有钟鼓楼、两厢和偏殿,所有建筑飞檐甍脊,庄严幽深。寺中最著名的要数“龙华三宝”:镏金毗卢遮那佛像、《龙藏》和金印三宝。龙华寺现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上海玉佛禅寺 玉佛禅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安远路、江宁路口。原址在江湾镇,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经五台,历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礼佛后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琢了五尊玉佛,并携返普陀山。路经上海,留下了坐佛、卧佛各一尊,即在江湾镇造庙供奉,称玉佛寺。1918年,寺庙毁于兵火,重择现址新建,10年竣工,易名为“玉佛禅寺”。寺内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方丈室),左右两侧有卧佛堂、观音殿、铜佛殿和斋堂,错落有致。玉佛寺因寺内的两尊玉佛而闻名。一尊是“镇寺之宝”释迦牟尼坐像,高1.95米,由整块玉石雕琢而成。佛像的袈裟边缘以及右臂的臂钏上,饰有一百多颗翡翠、玛瑙等宝石,现供奉在玉佛寺的玉佛楼上。另一尊卧佛像,由一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长96厘米,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手支头号侧卧在红木榻上。卧佛像又称释迦牟尼涅磐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80岁时的状态。脸部神情安详自然,面带微笑。身上衣纹条圆滑流畅,表现出精湛的雕琢水平。珍藏于卧佛堂供卧式玉佛。现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上海市圆明讲堂 上海圆明讲堂创立于1934年秋,是现代名僧圆瑛法师的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圆瑛(1878—1953年)法号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先后任福州雪峰祟圣禅寺、宁波七塔寺、天童寺、福州涌泉寺、林阳寺住持,扩建寺庙,订立规章,并先后在宁波、上海、杭州、扬州、南京、北京、天津、厦门、福州、潮州、长沙、武汉、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国讲经弘法,并创办佛教讲习所、圆明讲堂、楞严专宗学院等,培育僧伽人才。 1934年,在上海创办圆明讲堂后,就常住讲堂讲经说法,著书立说。1942年在圆明讲堂举办了圆明楞严专宗学院、上海圆明佛学院、圆明法施会,刊印圆瑛法师所著《楞严经讲义》等20余种经书,并设莲池念佛会,培植僧才,使圆明讲堂盛极一时。 在佛学思想上,圆瑛法师以《楞严经》为核心,沟通天台、贤首、禅宗、净土四宗,博大精深,熔各宗于一炉,会禅净于一体,破除门户之见,消灭宗派争端。 圆明讲堂琉璃山门上面是仿古式檐顶,用淡咖啡色琉璃瓦砌成,双重檐下是两根盘金龙的柱子,柱前一对青石狮子。 檐下还悬挂四盏大红灯笼。正中匠额正反两面分别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的“圆明讲堂”和明旸法师书题的一佛光普照”。进入山门,走廊和天井的地上用淡绿色水泥方砖铺地,每块砖上都刻印着莲花,象征着进入佛教清净宝地,步步莲花。 圆明讲堂内,虽然场地紧凑,但在讲堂内,除因寺院规制上的原因,未塑一般寺院的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塑像外,其他佛像、法器、设施一应俱全。天井坐南朝北有金装韦驮,庄严护法,一切有序。 白雪任教春事晚, 青松唯有岁寒姿。 以及明旸法师亲录的圆瑛大师联句: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主人梦; 试看庭前月色,色色全彰古佛心。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信徒特别愿意崇拜信仰的菩萨之一,佛教中说观音能闻声救苦,是大慈大悲的菩萨。 殿的西面,是明旸法师亲自设计的“五百罗汉山”,中间以印度灵鹫山(相传释迦牟尼所居之处)和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为主,每座山上殿宇梵宫、佛国圣境缥渺云间,五百尊尺许高的罗汉是由工艺师用香樟木精工细雕,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配以机器徐徐转动,俨然佛教胜会。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是上座部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意思是能自觉,能断除贪、瞋、痴等烦恼,不再坠入生死轮回。 观音殿背后有一幅名为“世界佛塔大会”的巨幅油画,佛教中崇塔如祟佛。《西游记》中讲到,唐三藏法师曾立愿,“逢庙必拜,逢塔必扫”,说明礼塔也是一种大功德。所以明旸法师的对联曰: 塔就是佛,经常礼拜; 恭敬虔诚,增长福慧。 后殿是玉佛殿,正中供奉一尊1.8米高的玉雕释迦牟尼成道像,左手作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表示释迦牟尼成道时的无比定力和降伏一切外魔心魔的庄严时刻。玉质晶莹剔透,贴金嵌宝,令人肃然起敬。 玉佛殿有三副楹联,第一副为赵朴初所撰书,居士邵淑英献: 归命无上尊威德光明耀百福自庄严慧日破诸阇;在此论佛法智慧甚微妙一切皆欢喜名闻满十方。 另两副也为居士们所献撰,分别为: 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修万人证万人同结万人缘。 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 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 二楼正厅为“圆瑛法师纪念堂”,陈列介绍圆瑛法师生前弘法利生、爱国爱教事迹和生前重大对外交往、讲经弘法的照片、文字和实物,还有数百件圆瑛法师珍贵墨迹、遗物、著作等。 1953年,圆瑛法师世寿76岁时圆寂。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在圆演法师圆寂三十周年时写诗,这样评价圆瑛大师:“……领导群伦。作大佛事,维护和平。飞锡弥天……”,并为“圆瑛法师纪念堂”题写堂额和对联。圆瑛法师一生弘法心血所凝的文集,他的弟子明肠法师整理汇集,并以圆瑛法师的两个堂名“一吼堂”、“三求堂”之一命名《一吼堂文集》,又称《圆瑛法汇》出版,全套达数百册之多。 “圆瑛法师纪念堂”中,还有六副楹联,其中四副为圆瑛法师遗墨: 奇花映水送清香, 翠盖迎风摇净影。 世味何如道味长, 佛心本是人心转。 棒唱声中旺祖意, 根基队里见禅机。 闲谈莫论他非, 静坐常思己过。 纪念堂的东侧为客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几次来沪,都指名下榻在此。 纪念堂西侧现为外宾接待室和明旸法师的卧室。外宾接待室几乎日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客人都在此拜会明旸法师。墙上挂满世界各国领导人,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韩国总统卢泰愚、泰国总理阿南、泰国僧王等各国政要,以及明旸法师参加国内外重要佛教活动的照片。 圆明讲堂的住持明旸法师,自10岁起跟圆瑛法师学法出家,圆明讲堂创建后即任监院。1953年圆瑛法师圆寂后,他继承老法师爱国爱教事业,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名会长,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光孝寺方丈等重要职务。根据佛教承系,明旸法师为禅宗临济宗四十一代,曹洞宗四十六代法嗣,并按佛教传统将法脉传授给大陆、台湾、香港众多佛教弟子。他从抗日战争时期随圆瑛两赴南洋起,尤其1978年以来,他历访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并多次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或赵朴初会长率团出、出度国际会议、举行大型法务活动,在国内主持各种大型宗教活动,成为一个著名的民间外交和宗教活动家。明旸法师作为继承圆瑛法师弘法事业的中国佛教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声誉卓著,而且书法、吟诗俱佳,海内外求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明旸法师的书法票逸江河,风格独特,神韵飞扬。他的著作《佛法概要》、《明旸诗选》、《明旸法师海外弘法参访记》、《明旸法师海外弘法记》(二)》、《心经漫言》、《阿弥陀经详解》等,传播广远。 近年来,海外各国佛教界和港澳地区频频邀请,明旸法师不辞七、八十岁的高龄,为加强对外友谊和同各国、港澳台地区佛教界的友好往来,充当民间使者,他的外事活动在《明旸法师海外弘法参访记》一书中都作了详细记载。 楼上中殿现在是圆明讲堂新落成的舍利文物殿,舍利殿殿门两侧,有一副篆书对联: 舍利是佛陀真身恭敬礼拜增福开慧, 文物为历史艺术光辉灿烂万古流芳。 殿中新落成的舍利塔,依照缅甸仰光大金塔式样建造,全部用真金箔装贴,金光耀眼,东南西北上面各有一个小佛龛,内用水晶器皿供供养着共十颗舍子,这是辗转从印度请来,供佛教信徒瞻仰礼拜。殿四周陈列着世界各国政要、以及海内外佛教界人士赠送的各种礼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两块雨花石,一块红色的是合掌观音像,一块黄色的是达摩面壁图,真称得上鬼斧神工,天然妙趣。 后殿为极乐世界殿,东西北三面错落有臻地布满百尊彩塑瓷像,这些都是佛教中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配以祥云、鲜花,在四面通壁大镜子的映衬下,重重叠叠,无穷无尽,仿佛确有一种极乐世界的意境。殿中三朵大莲花,仿佛从波中涌出,居中一朵莲花上塑有许多木雕人物在礼佛和听佛说法,如果仔细辨认,可以辨出有不少近代佛教高僧大德圆瑛、印光、虚云、弘一法师及赵朴初居士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圆明讲堂的后面的西厢房和后厅,是供海内外贵宾用餐的妙香斋。圆明讲堂的素斋素宴驰名中外,名厨烹调以福建风味和家常莱肴著称,擅长以时鲜蔬果入莱,清淡合时,鲜嫩欲滴,深得海外侨胞喜爱,尤能使台港澳同胞海外游子在品尝素肴之余,一解眷恋家之情。 三楼为藏经阁。南墙上是一块匾额为赵朴初题“藏经阁”,南培一排藏经橱,一部新版的《大藏经》整齐地陈列在里面,北墙正中两幅“百寿字图”和“百福字图”,陈列一百幅观音应化事迹固。中间一张长圆形的会议桌,为重要客人商谈佛教弘法事宜和接待贵宾所用。藏经阁有两副楹联,为圆瑛法师所撰,明旸法师近年所手书: 宝藏庄严尘里剖大千经卷,琅函供奉毫端建不二法门。大慈大悲三十二应周尘刹,救苦救难百千万劫化阎浮。 为了适应上海市飞速发展的市政建筑,明旸法师于1997年4月将圆明讲堂后半部的极乐世界殿、玉佛殿、舍利殿拆除,信徒捐助了800余万元资金,正在重建高达五层的极乐世界殿、玉佛殿、舍利殿和观音殿。这一工程将于1997年10月完工。 今日的圆明讲堂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和对外接待的窗口,正为促进国内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佛教界的交往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海静安寺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12年至于1916年,静安寺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静安佛学院建于1946年春,聘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后持松法师继任院长,白圣为副院长。育枚为教导主任,圆明、守成、妙然先后任监学。师资一时称盛: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课程,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仪”,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学僧行后就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气氛甚浓厚,来院作讲座的先后有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叔迦、法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学僧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发表本院学僧研究文章外,为《学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师、佛教学者大醒、法尊、霭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主任季羡林、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因经费困难,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曾易名为静安学苑。 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秀奇、乐观先后任事务主任,聘费仲华、郑葆湜、李光佑为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为牙科主任。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募医疗基金,由持松法师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二百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静安寺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这一慈善事业,深得社会群众嘉许。 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两次拔款修理静安寺,成立修复委员会,由圆瑛、持松、苇舫、清定、赵朴初等十四人为委员,圆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建立真言宗坛场,接续了我国自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坛场设于法堂楼上。中间主坛称“大坛”,是修法时主要坛场,供奉毗卢遮那如来、不动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坛称“护摩坛”是修法时焚点乳香等作为供养的坛场,上供普贤延命金刚,后挂“金刚界大曼荼罗”。右坛称“圣天坛”,上供如意轮观音菩萨,后持“胎藏界大曼荼罗”。东西两壁挂传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师画像,分别为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车、一行、惠果、空海。东边一室,中供孔雀明王,两壁挂密迹金刚和真言宗历代祖师法系表。西边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诃利帝母。两壁挂十二诸天:东壁为月天、地天、毗沙门一、风天、水天、罗刹天;西壁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火天、炎摩天。从此,在持松法师主持下,寺内日常修习密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为弟子灌顶。每逢香期佛诞,全寺开放,香客游人,一时称盛。1966年“文革”中,寺庙遭受严重冲击,佛像被毁,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众被逐,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 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拔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落实,静安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由会长真禅法师任主任,副会长贾劲松副主任。在广泛征求佛教界及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按原样恢复。僧人也陆续返寺,一批幸存的古文物也相继归还。1985年静安寺修复开放后,淦泉法师任住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全寺僧职人员共同努力,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勒俭起家,从零开始,自养自立,香火日盛,法务再兴。1985年,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密坛期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参访静安寺,团长内海有昭、副团长静慈圆、秘书长前有隆,赠送了部分密坛法器,使真言宗坛场得以较快恢复。同时建立了“持松法师纪念室”,陈列持松法师海内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书画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师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居士题额。 1988年3月度寰法师圆寂后,同年10月,由真禅法师兼任静安寺方丈。香港李国庆居士夫妇捐献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供奉于圆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刘庚宇等捐资从缅甸请回高3.6米的释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于大雄宝殿。1994年,新建三层楼僧寮与上客堂,文物楼、寺务处办公室先后落成。是年十月举行持松法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与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港台地区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诸山大德、学者专家、护法居士近千人与会,盛况空前。落实政策以来的十年,静安寺的发展与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此外,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位于宝山区罗店镇上的玉皇宫,于1988年改称梵王宫,作为静安寺下院,由静安寺前监院从达法师住持。静安寺在自身修复的情况下,仍然拔出款项,支持梵王宫的修建开放。1993年,梵王宫改名“宝山净寺”,更具规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亲赴礼佛,并为安养院题辞:“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宫,不殊安养。” 1995年底,慧明法师调来静安寺任监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师为主任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阶。期间,慧明法师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佛教友好研讨会汉城大会,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由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奠基仪式。他在参访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声杨布寺时,请回了佛陀舍利。 静安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响应中国佛协建立人间佛教的号召,实行文明敬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寺院文化品位,发扬佛教优秀文化传统,热心为社会慈善事业献爱心,作贡献,对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帮助失学儿童、扶贫救困、并为西藏日喀则地区援建“上海赤乌希望小学”一所,受到了佛教信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静安寺素斋,久负盛名。门市供应素食、素面,每日供不应求。每年中秋,精制净素月饼,成为馈赠亲友佳品,深受海内外信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