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三大寺庙: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 |
[游记]上海三大寺庙: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上海三大寺庙: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 2006-10-28 10:11:37 大中小 龙华寺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镇。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其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是说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二是说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三是据宋、大地方志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摆所建。北宋治平元年(1064)改名空相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永乐年间重建,复称龙华寺;嘉靖三十二年(1553)赐名万寿慈华禅寺;万历年间赐毗卢佛像、金印等,位列天台宗十刹之一。明末颓圯。清顺治年间,传临济宗第三十二世韬明禅师任住持时,曾扩建殿堂,今寺内花苑存其墓塔。咸丰、同治间又遭兵燹,经僧观竺等募化修复,从光绪元年(1875)至二十五年重建,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五进殿院,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1957、1979年曾两度全面整修,古刹重光,海内外朝拜观光者甚多。 龙华寺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219平方米。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佛像庄严凝重。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济济一堂。 进入山门后,第一殿为弥勒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 第二殿为天王殿。殿两侧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圆盛,姿态端严。与别的寺庙天王殿不同的是,这里还供奉着一尊天冠弥勒像。佛教认为,他是现在还住兜率天的弥勒菩萨的法相,他头戴五佛冠佩璎珞,称为天冠弥勒。 第三殿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华严三圣”。正中是毗卢遮那佛,又称报身佛。左边是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身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右边是普贤菩萨,身骑白象,以示尊贵。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铸造的寺钟。大殿前面西侧供奉着二十诸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他们是: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蜜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天、阎摩罗王。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幅大型的海岛壁塑,取材于善财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 第四殿是三圣宝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内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圣”,中间是接引佛“阿弥陀佛像”,左边一尊为观音菩萨像,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像。与别的寺院不同的是,这里的观音菩萨是男相。在印度佛教史上,观音本是男的,传到中国后,从南北朝时期起出现了女相,唐代后女相盛行。 第五殿是寺内方丈布教弘法之处。 第六殿是藏经楼,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 寺前有塔名龙华塔,相传亦为三国时创建。但据史料记载,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寺虽数度被毁,而塔幸未波及。明清两代,先后大修。20世纪初,该塔一度改建,但设计不伦,古塔减色。1954年经古建筑专家勘查设计,精心施工,又恢复宋代风格。砖木结构,七层八角,高40余米,顶有露盘、宝瓶等组成的刹杆,飞檐曲栏,雄伟壮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742fa4a010006c517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