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的“胡同”2007 |
[游记]沈阳的“胡同”2007 |
2008-05-22 sina.com.cn |
沈阳的“胡同” 2007-08-27 12:28:17 2007-11-18 20:24:11 大中小 标签:健康/保健 据载,长不足 500米、宽不足8米的沈阳街路,无论走向,一律称为“胡同”。“胡同”名称,分为数字胡同、文字胡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沈阳路标才将“胡同”改称“巷”,但沈阳人仍习惯称之为“胡同”。 据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1956年首次街巷名称、门牌号码整顿基础上,沈阳有关部门再次细致普查,共命名街巷2541条。其中,街路1010条;“胡同”即“巷”1531条,数字巷625条、文字巷906条。 小“胡同” 沈阳的“胡同”文化绚烂多彩、历史悠久,映衬着沈阳的时代变迁、风土民俗等,每条“胡同”,都有各自的历史掌故、风情轶闻。 缪翰林胡同:饱蘸墨香 缪翰林胡同,由翰林缪东麟得名。缪东麟生于1851年,卒于1938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户部主事,山东临清直隶州知州、知府,以诗文冠盖辽东,被誉为“沈阳三才”之一,为荟兰诗社发起人,著有《含光堂诗文集》、《沈阳百咏》、《律赋准绳》、《谜选》等著作。 史载,缪东麟小时候并不聪明,别的学童三五天就能背诵《三字经》,他却10天还背诵不到一半。尽管如此,缪东麟却十分刻苦用功。到小考时,别的学童只会背诵,不会书写;他则既能背诵,又会书写。长大后,他开始练习书法,最终成为“馆阁派”书法家。 缪东麟的《沈阳百咏》、《陪都杂述》,记载了清末沈阳的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历史变革等,其内容翔实可靠,堪为珍贵史料。他的《谜选》收录灯谜169条,妙趣盎然。如“六九(打一俚语)”,谜底为“七上八下”。 缪东麟中举后,曾多次赴京会考,但均名落孙山。于是,他便在沈阳八王寺内借读,潜心攻读3年后,终于在他42岁时,考中了进士。后人为纪念缪东麟严肃认真、发奋苦读、锲而不舍的精神,便将他的住地称之为“缪翰林胡同”。 金银库胡同:曾住伟人 金银库胡同位于沈阳故宫南侧,后改称军署街,1989年定名盛京路。 金银库胡同因清初此地有座银库而得名。《盛京通志》载:当时的“银库共十八间”,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后来,因为该胡同中有座将军行署,于是便改名为军署街。当年,在该胡同东西路口处,各搭建了辕门牌楼。《沈阳县志》载:镇安上将军行署驻金银库胡同。 镇安上将军行署东侧,有座奉天巡按使公署,张锡銮、许世英、徐世昌等,相继居此担任总督。 张学良担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时,除在帅府外,便在金银库胡同的省公署内办公。 周恩来总理在沈阳读书期间,就居住在金银库胡同,因为,周恩来大伯父周贻赓的家,就在金银库胡同内。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步伐,不少“胡同”已经淹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之中。然而,这些“胡同”的名称,却一直“活”在市民心中。它们是沈城建筑发展的档案、活化石,它们记载了沈阳“文化历史名城”的履痕……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4b9a301000cqt.html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