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街子-青城3月游记 |
[游记]街子-青城3月游记 |
2007-07-19 xieyouji.com |
一、阆中 — 街子 以前几次玩得精彩的自助游,都不是和老公去的,因为两个人的旅游习惯不同,所以宁可自己和女友出去玩。但是自从印度回来,忽然觉得没有老公的自助游还是有点遗憾,于是说好今年要一起出去玩玩,但是在真正出行之前,我们要一起短途旅行一次,磨合磨合…..于是选择了一个两人都有兴趣的地方—阆中,讲好3月初的周末去,那个时候工作压力比较轻松,又是初春,正好出去踏青。我原本说干脆不开车,背上包包直接去新南门旅游车站坐车的,被老公直接否定了,我也就没再坚持。 曾经上网查过资料,跟传说中的差不多,也没仔细看。 周五晚上,两个人兴兴头头的收拾东西,我把载有阆中介绍的旅游杂志拿出来再看一遍,才发现成都到阆中做大巴车程要7个小时,紧急电话问了老家在阆中的同事,听说自己开车也要5个小时。顿时大急:周末两天,如果在路上耽误了两个大半天,就没什么好玩了,只能在那里住一晚。(而且我还孝心一动,邀请了爸妈,这么长的车程,怕他们受不了) 经过理性分析后,决定改地方,老公不干了,说都酝酿这么久了:我还一直保证说这次出去绝对本着相互磨合的原则,决不乱发脾气;而且他也没有邀请其他同事朋友,现在临时要改地方,他也不想去别的地方了。 我只好紧急上网,东查西查,终于找到街子古镇的介绍,就在崇州,离成都很近,而且以前还看过朋友拍的照片,好像不错,于是开始游说老公,把网上看来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又一再保证不乱发脾气,老公终于勉强同意。不过这次出行已经不再是两个人的浪漫旅行,而是带上爸妈的温馨全家行了。 二、出发:找不到路 既然不用去阆中,第二天也就没起大早,两个人磨磨蹭蹭的在外面吃了一顿不算早的早餐,再从城南开车到城北,接上爸妈,正式出发已经11点了。 因为我记错方向,告诉老公从城北走,结果是不对;后来打电话问人,才知道应从城西出城,终于跑对了方向。一路上风和日丽,心情甚好,我便拿出相机东拍西拍,这是在印度落下的毛病—喜欢坐在车上拍窗外的风景。 下了高速公路,一路上都有指路牌告诉我们去街子古镇的方向,到了元通镇,不知道该怎么走了,问路人:一说往前要经过怀远镇;一说从一条新路过去更近。我倒是满赞成去怀远的,因为从小知道“怀远三绝”是著名的吃食: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前两样我都吃过,因为老早就普及到成都了;唯独豆腐帘子,从来没有看见过,小时候听说是豆腐上长了霉,毛毛很长像帘子一样,想来都不敢吃,但很想亲眼看看。 不过老公选择了近路,却也不近,足足开了半个小时,简直令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还好路边油菜花黄灿灿的开得茂盛,两旁的柳树心发出柔软的枝条,随风飘拂,一派春光明媚,我也就乐得欣赏风景。这条路绵绵长长的好像没有尽头,突然到了镇尾入口,倒显得几栋房子的突兀。中午强烈的日头底下,各种机动车引起尘土飞扬,让我有些失望。 三、好吃的东西 停好车,慢慢的往古镇里头走,也就是一条主街,和黄龙很像。老公大概是饿了,被街口的一家“迎宾小吃”吸引住了,蒸笼上堆的全是冻糕和叶儿粑、包子。我极力反对,不想以、一上来就被面食撑抱肚子,但是反对无效。最后我们每样要了点,还很好吃,很香。爸妈总结说是因为他们的用料很新鲜。 我出去旅游常常是为了某样当地的吃食,冻糕是我很喜欢的一样东西。第一次吃冻糕是在念初中的时候,那时要上早自习,早得来不及在家吃早餐,总是到学校附近去买。通常是些包子馒头花卷之类的。突然有一天,一个同学说街口开了一家怀远三绝,早上卖的香油冻糕如何如何好吃。那时正是冬天,我奇怪冻糕不是冷东西么,怎么可以吃得下去?同学笑说是热的,至于为什么叫冻糕就不得而知了。我更加好奇,于是第二天一早特地去买来吃,果然是热气腾腾的,用一张玉米叶包成一个蒸出来的,我记得是2毛钱一个,很大。我捧了那么烫手的一只糕,边走边吃,觉得口感和我们常吃的发糕一样,但是没有那么甜,却更香,现在知道是掺了猪油在里面的缘故。 后来长大,离家去外地读了大学,又回来工作,但感觉这东西好像慢慢在成都绝了迹;最近几年在超市里看到有卖的,买回去吃过,总是太甜,有时还有放太久了发酵的味道。慢慢的不再吃它。今次终于在发源地附近吃到,而且感觉和当年一样好吃,还是觉得很幸福。于是走的时候买了一大包,要带回去吃。 又去在街子镇上一家叫古井的餐馆吃了午饭,据说很有名,上了成都的电视台,有几样自创的特色菜,我倒觉得没有“迎宾小吃”的冻糕给我印象深刻。 古镇上有两样东西最多,一是兰花,很大盆的那种,花叶俱大,不复心目中那种丰神秀骨的形象,心想原来兰花也可以这样粗枝大叶的;另一个是竹编大鸟笼,里面养的鸟体型都很大,以鹩哥和黄老哇居多,听主人说个个都会讲话,可是没一个肯讲两句来听听……. 四、上古寺、下古寺 在镇上消磨了一会儿,也就转完了,出发去附近的凤鸣山,看上下古寺。据说是明朝皇子在这里避祸出家,曾经还有一位肉身菩萨。又说在寺里住上一晚,听听暮鼓晨钟,吃吃早上的稀饭泡菜,据说很好吃。 顺着山路上去,拐了好几个急弯,到了一个叫梅花寨的地方,是一处宾馆,但是因为是冬天刚过,游客稀少。可以把车停在那里。一位周大爷带我们从梅花寨的后门出去,可以直接进到寺里,省了不少脚力。可是正值寺里大兴土木,路也不好走。进去以后才明白,大兴土木的地方是原来的旧址,又叫上古寺遗址,可惜毁于大火,只看得出一座烧黑的残壁,上面的千手观音都被熏黑了,上覆一方红幔,照样接受香火。前面是有一小块地还看得出来是排列整齐的方砖,看来曾经是个观音殿。 断壁后面正在大兴土木,好像是要重建。再往上有座石塔,据说是以前供奉肉身菩萨的灵塔,但是在文革时被毁坏了。 我们不再往上走,而是顺着山势往下,因为下面就是下古寺,有齐整的殿宇。进去以后照例的要拜拜,每重殿外都有一张桌子,桌上堆了很多小册子,都是免费发放的。有居士在帮助照看,也有写功德的。 我曾经去过的寺庙不少,但这里给我感觉很特别的是这些居士或僧人都很和善,样貌也以清矍瘦削为多。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很特别,连接上下两重殿宇的外廊上有几根石砌大柱子,好像是西式的。除了游人以外,这里更多的是当地人和居士,很祥和的感觉。 五、街子—青城山 下午5点过,我们参观完了所有地方,准备离开。原来想顺原路走,后来发现另一个方向就是去青城山了,于是便去了。 结果两个地方非常近,只经过了一个高尔夫山庄,就到青城山了。我跟老公办有年卡,爸妈都有老年证,所以我们决定不要辜负了免门票的待遇,找个地方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去爬山。我要住客栈老公要住宾馆,最后他赢了。晚饭是去都江堰吃的,在什么市场对面的河边,有一家乐山黄焖鱼很有名,食客众多,我们没等到位子,只好去了隔壁一家。味道一般。晚上爸妈去看一位朋友,我和老公便有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老公要去坐咖啡馆,我说吃的太饱拉着他陪我去拍服装店的橱窗,还很得意说国外时尚服饰就是这样被盗版的。 第二天一早去青城山,我们都是少于锻炼的人,所以根本爬不到山顶。走到天师洞便歇了:我要继续爬山,老公要在坝子上喝茶晒太阳看报纸。我坐了一会,不耐烦便自己四处逛逛。这里和下古寺一样很多游人,但不一样的是很多从成都跑过来爬山喝茶晒太阳的,人声鼎沸,所以这里更充满了世俗气息;而下古寺更加祥和安宁。 我拿起相机东拍西拍,有老太太坐在太阳底下绣鞋底;中年道姑和小道姑围着桌子斗牌,旁边还有男道友观战;转到后面一个更偏僻的殿堂,有一年轻人在守字画摊,壁上柱上都挂满了字画,大抵都是他的作品。我不懂画的好坏,但有一幅荷花图,觉得很是灵动活波,但又不敢问价钱,留恋了一会儿,便走掉了。回去看老公还在看书,便去拍石柱头上的石雕:是圆雕的小佛像,一个个浑身长满了青苔,有的还缺头少胳膊,但完整的那几个都活灵活现,笑眯眯的,我很喜欢。回来作了电脑的桌面。 中午下山,返回成都。虽然这次出游感觉完全违背初衷:我跟老公在吃什么,住哪里,怎么玩诸多方面还是存在巨大分歧,没有达到磨合的目的;但是感觉还是蛮开心的,也不知道在高兴些什么….. (古镇上) (下古寺) (西洋的窗格) (青城山天师洞) (天师洞的道姑) (天师洞随处可见的小石像) (古镇上的黄老鸦) |
转自:http://www.xieyouji.com/xieyouji/china/sichuan/travel-notes/2006/0721/35360.html2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