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日记之八:塔尔寺的卓玛 |
[游记]—西行日记之八:塔尔寺的卓玛 |
2007-07-28 30-60.com |
今天离开西宁,早餐朋友来陪。早餐就有羊肉泡馍。 先去塔尔寺。 塔尔寺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我国六大喇嘛寺之一。 传说当年宗喀巴的母亲生产时,自己用刀割断脐带。断带时滴下一滴血处长出了一棵白旃檀树(丁香科,开黄色小花),这棵树不多不少长了十万片树叶。宗喀巴十二岁离家去西藏再没回青海,怕母亲想他便让其在长树处立石塔一尊。宗喀巴带了二个大徒——达赖和班禅。宗喀巴圆寂后的1577年(万历十五年),信徒们为他建了银塔,银塔动用了1.5吨白银和3600颗宝石。为了保护银塔,1711年又建了大金瓦寺。尔是后来的意思,塔尔寺是先有塔后有寺。 大金瓦寺前有一棵菩提树(青藏的菩提树就是白旃檀树),每年秋天此树落叶时,大批信徒来树下捡叶,那时的树叶是一叶难求。 在塔尔寺能看到许多叩长头的信徒,叩长头在藏语中称“打锅拉”。因为菩提树的十万片叶子,虔诚的“打锅拉”都要在塔尔寺叩十万个长头。据说年青力壮的小伙子要叩二个月,那些老妇则需要四、五个月。“打锅拉”的人每天到寺里叩头,可以休息,可以去吃饭,晚上回去睡觉。 带我们的导游大概是这里最好的导游之一,名叫卓玛。她是西宁一所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没做专业做起了导游。卓玛的舅舅8岁出家入塔尔寺,如今已30多年。 卓玛的确讲的非常好。我一贯不爱听人讲解,今天也被她吸引住了。除了塔尔寺的历史、传说、佛教知识外,我们着重看了塔尔寺的“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由四十个喇嘛在冰天雪地中用70天制成的酥油工艺品,真是叫人赞叹不已。 从我们参观开始,一直有个女孩跟着我们听卓玛讲解,我先以为是个想“沾光”听讲解的游客。后来发现女孩带着个MP3一边听一边录音,猜想她是想做记录。参观完出来和她聊天,才知道她也是西宁一所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想做导游,又怕自己水平不够,于是自费来学习。 女孩问我:是北京来的吧? 我说:是啊,你怎么看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口音? 女孩说:口音是一方面,另外北京的男人个子都高。 我笑说:别不好意思说,其实我们这群人中除了我都是大个子,对吧? 女孩笑笑继续说:北京人还有一个特点,爱拍照。 “还有吗?”我问。 “北京人都很懂礼貌。” “这么抬举我们?”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很开心。 参观完塔尔寺,朋友把我们带到西兰高速路口后道别,我们就上路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天水。 一上车我就感觉不舒服。不知是高原反应还是这些天太累了,车开到兰州时,我已头痛难忍,把车停到路边吐了一气。上车后还是不行,老衣送来止痛药,猫老公拿来车上带的便协氧气打开让我吸了一筒。仍然不行。车开到十八里铺休息站,大家都下来陪我。休息站的小服务员主动送上一杯开水,二杨来给我按摩,衣太太把脉说我脉太弱太慢,于是取来速效救心硬往我嘴里塞了五粒让我含在舌下…… 我们这个团队有如一个家。平时大家是合作伙伴和同事,有空大家就相约一起出来旅行。 快到天水时,我们过了二条河——葫芦沟和渭河。这渭河与陕西的渭河是一条河,渭河的发源地就地甘肃。 从西宁到兰州的地貌还是黄土沙地为多,过了兰州便渐渐出现了植被,黄土也变为红石,树越来越多。路上有很多标语,只记住了这里是羲里媧乡。 天水是潘石圪的家乡。想想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实在不易,得到今天的成绩,他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
转自:http://www.30-60.com/blog/more.asp?name=zhumao&id=465643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