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西游记青海塔尔寺 |
[游记]小西游记青海塔尔寺 |
2007-07-28 live.com |
小西游记--青海*塔尔寺 7月6日和父母出发去了西宁。之前听说了青藏地区毒日的威力,早早准备了阳伞,防晒霜,口罩和手套。下了飞机,天空有些阴霾,但还是可以感到日光的照射,闷闷的有些桑那天的感觉。尽管西宁海拔2千多米但是没有丝毫的不适。这也为我们的青藏之行奠定了一个好的开端。 从机场驱车直往塔尔寺,一路上看到风化的山石,植被少的可怜。由于土质环境恶劣,到得雨季,总有泥石流的隐患。政府也曾经尝试过改良土质增加植被,但成效甚微。不由得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接待我们的叔叔指着山下的镇子说,这里都被泥石流冲毁过,这些房子大多是重建的。青海是回民聚集地之一。街道边总能看到带着白色无沿小圆帽的男子,这总让我想起阿凡提,也看到了披带黑色盖头的中年妇女和绿色盖头的年轻女子。我们到西宁的时候看到四处大兴土木,没我想象中的破落,但与沿海城市还有巨大的差距。在我看来,西宁的建筑规模和城市风貌更接近内地的城镇而原非都市,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人拿大都市的标准去要求西部省会。只是我在想西部居民在看到沿海的繁华后不会有心理落差,不会对国家建设有所要求么?总觉得西部和沿海的贫富差距若是持续扩大,就会构成国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不安定因素。加速西部发展,支边,这些字眼看似轻巧但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呢。 车至塔尔寺,寺内庙宇正在修葺当中。因为稍后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要在这里开幕,所以装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导游说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从高处俯瞰寺庙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寺内三绝为:酥油花,堆绣,壁画。酥油花是以白酥油为原料,调入矿物质原料在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据说从前僧艺们为了制作参加酥油花大赛的作品,手都冻的冰冷造成疾患。却换来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形貌各异,色彩艳丽。酥油花虽然称之为花,但造型却不局限于花,我在寺内看到的作品多是佛像,宗教故事,花鸟鱼虫,包罗万象。因此酥油花不愧占据三绝的首位。随后看到了悬挂在大经堂内的18罗汉堆绣作品。这些堆绣由碎绸缎拼剪而成,中间填入棉花凹凸有致,具有立体感。最后看到殿堂外用矿物原料绘制成的色彩艳丽的壁画,历久弥新。又想到居民家里悬挂的唐卡与壁画极为类似,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他们通常绘制唐卡,每每拜佛做法事的时候将唐卡悬挂起来,等到迁移的时候再将唐卡卷起随同其他行李移至别处。便于携带,实乃游牧民族旅行居家之必备产品-_- 除了塔尔寺三绝,另对一株菩提树印象颇深。因为树旁的殿堂前,很多僧侣和当地居民在磕长头,引来我的好奇。导游说,在宗喀巴四处游历学习佛教知识的时候,他的母亲忽然生病对他想念非常,希望他能够回乡探望。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宗喀巴不愿荒废经年在路途中,便派人回乡转告其母:在他出生的菩提树旁围造一座庙宇,当母亲看到庙宇的时候就如同看到了他,以慰念子之情。相传这座菩提树有一千片叶子,每个叶片上都有一尊佛像。后来佛教徒便要在此叩首千次以求得圆满。 之后还看到几座贴满钱币的石头,据说心诚钱币便能吸附在石面上。每次我的钱币都安稳的贴住。是因为我会挑选凹凸不平的部分粘钱。同行的叔叔的钱贴不住,寺内的人便找来一块擦有酥油的抹布抹一下石头,钱币就像抹了浆糊一样牢牢地粘住。这一方面了却了游人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寺庙创收的一个小渠道吧? 最后我们下到八个塔-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结束一天行程。 |
转自:http://helene420.spaces.live.com/blog/cns!E3CD197F11BBF517!356.entry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