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丽的花园城市“漯河”

[游记]美丽的花园城市“漯河”

2008-05-22    sina.com.cn

【面积】 2617平方公里

【人口】 253万
【邮编】 462000
【区号】 0395
【区划】辖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3万人,人口密度全省最大,每平方公里达到967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等各种机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团结进取、实干争先,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显著成效,漯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漯河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北宋早期石刻造像建筑彼岸寺经幢,被誉为河南省清代牌楼之冠的北舞渡彩牌楼等。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19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漯河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境内地势平坦,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条铁路和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及107国道、5条省道贯穿全境,成为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22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路旁都有树”。漯河是灵秀美丽城市,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5.6和36.2,全市林木覆盖率2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漯河成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漯河是经济发展快、效益较好的城市。“八五”时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2002年,漯河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居第71位。2004年在全省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居第4位。200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创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比2004年(下同)增长15.8,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24,实现利润42.9亿元、增长6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6、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9元,分别增长12.2和12。与1986年区划调整之初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0.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现在的漯河,经济总量已相当于建省辖市之初的11个漯河。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c204701008pij.html3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