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解读“泰山石刻文化”

[游记]解读“泰山石刻文化”

2007-12-08cncn.com

解读“泰山石刻文化”

8月25日,享受过盘山翠屏湖水之乐,可身体仍有些不适,便决定驾车返回。途径京沪高速公路之时,突发奇想,近年工作繁忙,曾三过泰山而未能揽胜,实为遗憾。不如就此休闲之际,再度前往逍遥一番,也算是作为西行珠峰前的一次拉练吧。于是,驱车南下,直奔泰山。

行止沧州,因为交通事故,高速公路被迫中止前行,只好沿着正在整修中的104国道前往德州。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走,好容易才回到京沪高速公路上,却又遇到遥遥无期的堵塞等待。因为身体感冒没有痊愈,加上一路奔波,赶到泰山脚下身体疲惫不堪,匆忙吃些药后就倒床入睡了。

次日醒来,身体舒缓一些,本想休息恢复一下体力,可经不住泰山美景的诱惑,还是“朝山”去了。刚到泰山脚下就被十个刻有龙图腾的巨柱所震慑,拾级而上,渐入佳境。在中天门乘坐缆车,很快就到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南天门。这里云飘雾绕,如同仙境,可以体验“天人感应”的道教理念,闭目净思,能够忘掉时空的概念,可以充分享受“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感受。泰山不愧是中国的名山、神山。自然山体的宏伟,一草一木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观;历史文化的悠久,一碑一文可以展现历代文明的内涵。泰山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从“泰山封禅”到“历代祭祀”,从“帝王朝拜”到“百姓游览”,从“大汶口文化”到“齐鲁文明”,从“道教独尊”到“三教合一”等文化在泰山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随着“石刻崖文”的观光与浏览,不知不觉到了玉皇顶,这里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是不胜枚举。泰山的石刻,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光辉璀璨。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视泰山至高无上。历代文化名人都写下了赞颂泰山的传世名作。历代书法艺术家都在这里留下稀世珍宝。孔孟的儒学,老庄的道学,释家的佛学,都在这里汇总升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写宝库。本已疲惫的身体,在泰山石头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忘却疼痛。我攀上爬下,在“露天书法博物馆”里,寻觅“石文”的所在,用相机记录了三百多张石刻照片。

庄子曾说,“七十二君登封泰山留石刻一千八百处”,我试图寻找这些墨宝的真迹。因为这些“石文”,不管是撰文,还是楹联;不管是石经墓铭,还是颂岱诗文,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或行等,无不出自当代名家之手,有帝王御笔,也有诗人大家,其造诣之深,足以代表那个时代的水平。泰山石刻主要有碑刻和崖刻两种,碑刻集中在岱庙,而崖刻则多分布在登山的中路与岱顶。泰山石刻自秦至今,代代相继,各有佳作,基本上囊括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所以,泰山“石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史书”。

泰山“石文”大致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历代帝王封禅祭告圣文、寺庙创建重修记、题景楹联、石经墓铭、颂岱诗文等,现存石刻约有一千余处。为了满足我对“石文”的热衷,我不顾身体的虚弱,又从瞻鲁台、拱北石、玉皇顶、唐摩崖、碧霞祠、南天门徒步而下,经过升仙坊、对松亭、朝阳洞、五松亭、望人松、云步桥回到中天门,竭力寻找这些“石文”的踪迹。

“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现存最早的石刻,相传为李斯用“小篆”所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刻”,是研究中国文字演变不可多得的文字,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书同文”的具体表现。因此,石刻对后世的篆、隶、行、草、真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泰山极顶的“无字碑”更是千古绝唱,“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衡方碑”、“张迁碑”都以体丰骨状的隶属闻名,笔画端正稳重,笔意粗壮古朴,“外方内圆”、“蚕头燕尾”、“蚕不重卧、燕不双飞”开创了了隶书的规范,也是历代书法家临摹的范本。“经石峪摩崖刻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上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经刻书法以隶书为主,兼有篆、行、楷、草的意态,结构宏阔自然,笔法苍劲古朴、神采飘逸洒脱,丰润雄浑。其结构之大、规模之巨,堪称“天下第一”,历来被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宋大观圣作碑”上刻李时雍摹写宋徽宗《八行诏》,此碑书法笔法极瘦,被称之为“瘦金书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泰山刻石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从书法角度看,书体众多,风格各异,无论篆、隶,还是行、草等,不难发现书法的自古至今的发展规律,可以说泰山的刻石文化就是一部生动的书法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又不难看出铭文所记载的事件与历史考证可以相互补充与印证,而且大多与泰山历史有关,因此,泰山的刻石文化又是泰山历史的教材。泰山刻石的内涵,又可以反应出历代达官贵人的心境,更承载着泰山巍峨稳定、刚健雄厚、挺拔崇高和博大深邃的精神,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如,“五岳独尊”、“拔地通天”、“昂首天外”、“与国咸宁,体乾万物”、“从善如登”等至高境界。

泰山,巨石林立,林茂泉飞,殿宇辉煌,故迹遍布,石文荟萃。从有记载的两千多年的来看,泰山受到72个帝王的朝拜、封禅;从“稳如泰山”、“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人人皆知的成语来看,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一点也不过分。泰山的石刻文学就像一个导游老人,它用历代文化来讲解泰山的精神,除可以历练一个人的心志外,更能引导你仰观俯察古今泰山过客的心态。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置身霄汉凌绝顶,昂首天外笑圣贤”……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0917/1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