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8年环印度旅行札记(四、瓦拉纳西[上]) |
[游记]2008年环印度旅行札记(四、瓦拉纳西[上]) |
| 2008-05-16cncn.com |
列车于1月30凌晨抵达瓦拉纳西。天刚蒙蒙亮,虽然经过一夜的火车旅行让人感觉疲惫,但估计到此时去找旅馆肯定困难,于是我决定先去Main Ghat(主石阶码头)看恒河晨浴。Main Ghat的准确名称叫Dashashwamedh Ghat,但在打三轮摩的或人力三轮时,Main Ghat这个名称更通用。在瓦拉纳西火车站前找了一位拉客司机,费了半天口舌,最后商定以40卢比的车资去Main Ghat。三轮摩的急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但从两侧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招牌和广告牌中,仍然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繁华。瓦拉纳西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印度教圣城,也是耆那教的发源地,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此讲经说法,而我国唐朝的玄奘法师也曾到此游历并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的描述。由此可见,瓦拉纳西不仅在印度、甚至在全世界上来讲,都是一座沉淀了丰厚历史与文化的名城。在来印度之前,几位网友都对瓦拉纳西推崇倍至,说那是个体验和感受Incredible印度的好地方,并建议我在那里多住几天。体验瓦拉纳西的时刻终于开始了,心中免不了有些激动。摩的行驶了约十几分钟,司机将车停在一个广场中央,然后告诉我,前面是步行街,机动车只能停在此了,往前走一点就能到Main Ghat。按司机的指引在小巷中走了约5分钟,向往已久的恒河终于映入了我的眼帘。恒河的英文名为Ganges,人们把它视为恒河女神(Gangamataji)的化身而崇拜。传说中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临凡间之际,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缓冲后再流到人间。印度教徒笃信因果、轮回和解脱,而在恒河水中洗澡则被认为是可以洗去所有的罪过,而死后骨灰投入恒河,就可以得到解脱,可以想象恒河对印度教徒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于是每天都有很多人会来恒河边的石阶码头沐浴。 金色的朝霞已经洒向恒河畔,这条哺育了印度5000年文明的母亲河,在晨曦中静静流淌着,我紧跑了几步,来到河边,轻轻用手捧起恒河水,水凉凉的,有点脏,突然有种冲动想去尝一尝恒河水的味道,可一想起这里面可能还有撒入的骨灰,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此时身边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印度人在晨浴。恒河的西岸很长,也很热闹,远远望去居然不分男女老少有成千上万人在沐浴,他们正用恒河圣水洗涤自己的罪孽,场面非常壮观。河岸边的建筑也是鳞次栉比、奇形怪状、花花绿绿的,非常有特色。我伫立在恒河岸边,面对眼前看到的这一切,已经能够充分体验到了印度宗教和文化的特色。 转眼已到上午九点,我决定去找旅馆,目标是网友推荐的Alka Hotel,沿河岸往北走约5分钟,有明显的路标,Alka Hotel是一座很新、很干净的建筑,在恒河畔的建筑群中显得鹤立鸡群,非常好找。当我到达时恰好有房子,双人间是400卢比带热水、卫浴和彩电,性价比不错,住客中以欧洲游客居多,当然也碰到了好几位来自祖国的同胞;旅馆还带一个露天餐厅,可边就餐边欣赏恒河风光,老板也和善,强烈推荐。安顿好住宿后,决定先去火车站订后面行程的车票,再从那里去佛祖第一次传道的地方鹿野苑(Sarnath)。不过在去机动车停车点的路上,我却真正感受到了瓦拉纳西的另一面了,此时整个街道已经变得热闹非凡,行走在狭小的小巷中不时被乞丐和拉生意的印度人打扰,还数次被神牛阻挡,并要随时小心脚下新鲜的牛粪,弄得我狼狈不堪,好不容易冲出重围,又立即被摩的司机包围。费了一番口舌,打了一轮人力三轮车直奔火车站。瓦拉纳西火车站有专门为外宾设置的订票室,游客可坐在沙发上排队等候,售票的印度大叔英语标准、态度和善,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也免去了与印度人拥挤在一起排队买票的难堪。我顺利地买到了第三天晚上前往加尔各答、以及再从加尔各答去贾尔贡(Jalgon)的A3卧铺车票。接着又开始在火车站附近寻找前往鹿野苑的公交车,然而几乎问遍了车站内外所有人,得到的答案都是根本没有去鹿野苑的公交车,这一点与网友的攻略记载有出入。于是我不得不花250卢比包了一辆三轮摩的去距离瓦拉纳西10公里的鹿野苑。 鹿野苑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彻大悟之后初次讲经说法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玄奘法师也曾到此游历过。鹿野苑的得名还有一个典故,据传这里曾经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有鹿群出没。此地的国王经常来此猎鹿,鹿王于心不忍,便与国王达成协议,每日向国王献上一鹿,以免群鹿遭殃。有一天,轮到一只怀孕母鹿要被进献给国王,鹿王十分不忍,正在为难之际,佛祖就变成鹿王代母鹿去见国王,并用语言感化国王,后来国王被佛祖的话所感动,从此不再猎鹿,并将此地辟为鹿苑。鹿野苑在印度历史上是重要的文化与宗教中心,有大量的宗教建筑,但在12世纪后期被入侵的奥斯曼大军所毁,现在已经成为了被茵茵绿草所包围的遗址公园。花2美元买了门票进入遗址公园,展现在眼前的是残败的红砖墙基静默在青葱的绿色之间,上下两层圆柱形的昙麦克佛塔浑圆质朴,是遗址中最显眼的标志。尽管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了它外衣上的华美雕刻,空空的佛龛里面塑着金身的佛像也荡然无存,但是这些丝毫也不影响它作为佛陀人生足迹的见证,向今天的人们讲述那一段翻过去的历史。遗址公园中最重要的要数折断的阿育王柱,现被围栏重点保护起来,经历了两千多年岁月的磨砺,柱身的铭文还依稀可见。曾经四处征战、杀戮、开疆拓土的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阿育王正是听从了高僧的教化,在此大力弘扬佛法。刻在石头上的律令远比写在书本上的牢靠,阿育王在为佛教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后世树立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范。不过,我的心中却有一丝悲凉,这样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今天却变得如此衰败、冷清;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如今却已被印度教的诸神统治着,对于充斥着乞丐和无家可归者的家园,大慈大悲的佛祖又何以面对呢?鹿野苑遗址公园马路对面左侧的有个考古学博物馆,非常值得参观,门票只有2卢比,里面陈列从各种精美的佛教和印度教的雕塑,其中阿育王柱头上三只雄狮并列的塑像,是印度国徽图案的来源,也是国家的传世之宝,绝对值得一看。 从鹿野苑回到Alka Hotel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在旅馆的露天餐厅大吃了一顿,发现这里的炒面和Thali味道真的棒极了,只可惜这里是素食餐厅,连个鸡蛋也捞不着吃。饭后稍事休息,我决定去瓦拉纳西最神秘的地方——焚尸场。在恒河两岸的石阶码头上设有数个焚尸场,每天都有不少信奉印度教的逝者在这里被火化。因为印度教徒相信,管理死者“时限”的湿婆大神常在恒河岸边巡视,凡在此火化者,都可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为达此目的,家属们千里迢迢把亲人的遗体运到这里来,甚至有的病人或老人干脆在恒河岸边等死,以求早日得到解脱。瓦拉纳西最大的焚尸场位于恒河西岸的Manikarnika Ghat,老实讲那地方的确恐怖,至今回忆起来都让我不寒而栗。 从Alka Hotel出来沿着恒河边的石阶向北步行5、6分钟就达到了Manikarnika Ghat,其实离老远就能看到那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烈火,加上腾空的浓烟,自己内心不由自主地“腾”的一下紧张起来。走到近前,可以看到在一个开阔地带上有十几堆柴火在熊熊燃烧,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焦油味道。在印度,死者家属并不避讳外人观看焚尸过程,但是严禁拍照,所以我只能藏起了相机,在焚尸场内来回转悠着;由于烧尸体的火堆之间距离很近,当我从中间穿过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袭人的热浪。而从燃烧的火堆中,还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被烧得扭曲发黑的尸体,不时可以看到烧尸工用长长的竹竿将火堆中漆黑的尸骸挑起来翻动着。对于这场面,心理素质不佳者绝对不宜观看。此时还有家属不时将一具具的尸体从各处抬过来,其中男死者由白布包裹,女死者由桔黄色布包裹,在这里根本看不能死者家属哭天呛地的场面,所有生者都表现得那么平静,这也是印度人民生死观的一种体现吧!正在此时,一位身穿白色长袍、又黑又瘦的老人像幽灵一般向我靠了过来,自我介绍是此处的Burning man(我估计是烧尸工),并自说自话地开始给我介绍起这个焚尸场的情况。据他讲,这里是印度最大的焚尸场,所有自然死亡的印度教徒都在此火化,每天约有200多具尸体在此被焚化,一天24小时都在不停地烧;每具尸体完全焚化需要26公斤柴,每公斤柴的价格是50卢比。接着这老头儿话锋一转,说瓦拉纳西有太多的Homeless,他们死后火化所用的柴都来自好心人的捐款,并希望我也能捐一些钱。按我在印度旅行的经验,在一些风景点总会有印度人会自说自话地过来当导游,赚些小费,一般给个10至20卢比就可打发了。正当我准备如法炮制拿出10卢比时将他打发走时,他居然张口就要500卢比,简直是敲竹杠,我当然严辞拒绝了。没有想到这老家伙的英语相当了得,竟然变着花样用极其恶毒的话来诅咒我,气得我想立即用F**k回骂,可觉得这不够力度,又想搬出Shiva(湿婆神)来诅咒他,可组织不起有效的语句,心中痛恨自己当初没学好英语。结果在一来二去的骂战中,我处在了下风,最后落荒而逃…… 结束了惊心动魄的焚尸场之旅后,已经是晚上五点,来不及再回味那些不愉快的事,赶紧前往Main Ghat去看杜尔迦女神祭祀仪式。杜尔迦女神是湿婆的妃子,据称是位凶恶可怕的女神。杜尔迦女神祭祀仪式每晚6:00至7:00在Main Ghat举行,风雨无阻,足见瓦拉纳西民众对这位女神的崇拜。当我达到Main Ghat的时候,这里已经人满为患,我只能随便在路边找了个空隙坐下。祭典准时开始了,五位身着统一服装的年轻男子面向恒河,伴随着悠扬的颂歌声开始了祭祀礼,他们先是用白海螺盛上恒河水向四处洒了一圈,然后拿起一个点着数盏蜡烛的烛台在空中划圈挥舞,接着拿起香烟缭绕的烟盆挥舞,最后拿起燃烧的火盆在空中挥舞。而此时高高挂在祭台上的铃铛也被同时摇动起来,于是铃声和着歌声,以及人们的祈祷声响彻恒河两岸。我听着天籁般的诵经声,欣赏着年轻祭师的祭祀表演。晚风吹动,掀起河面的微澜与祭师的衣角,铃声与颂歌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一刻我的心灵几乎陶醉了,仿佛溶入到那一片朝圣的真诚与感动之中,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带给人们如此强烈而震撼心灵的感觉。祭祀过程中会有人过来发放一些花瓣儿,这是活动的一部分不需要付钱,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纷纷走向河边,把这些花瓣儿撒向恒河,整个祭典仪式历时一个小时。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回到了旅馆。打开电视,发现所有电台都播放有关圣雄甘地的节目,一查《走遍全球》才知道,今天正好是圣雄甘地遇刺60周年纪念日。电视中反复播放着圣雄甘地遇刺的情景,原来那是电影《甘地》的画面,由英国演员本·金格斯莱扮演的圣雄甘地实在是太惟妙惟肖了。只见甘地那苍老的身影,佝偻着背、在两名少女的搀扶下行走在一条长廊上;这时出现了一位年轻人,在向甘地行了一个合掌礼之后,突然掏出左轮手枪向甘地射击,伴随着枪响,甘地的身体被抛起又重重地率在地上,那场面太震撼了。这一事件发生在印巴刚刚分治之后,当时78岁的圣雄甘地刚刚结束了为期72小时的绝食,身体极度虚弱,而绝食行动是为了迫使政府归还巴基斯坦应该分得的财政收入。刺客曾是甘地的追随者,刺杀甘地的动机也正是因为甘地对巴基斯坦的温和态度。这真是整个印度民族的悲哀啊!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本来属于一个民族,仅仅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最后发展到相互残杀,即使到了60年后的今天,双方都还恨不得用原子弹将对方彻底摧毁而后快,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民族悲剧。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9475/3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