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最不忍看的,是贫困学生那双充满渴望和祈盼的眼睛。那眼神,可以令我心灵颤动,恨不能倾尽所有,去帮助他们走完求学的路。 是我7年教师生涯养成的习惯?是我在农村长大吃过生活苦头的使然? 不全是,还有许过的诺言要兑现!记得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贺兰山上转敖包时,我许的三个愿望中,就有“让天下所有的女孩都幸福地读完书”,为此,我愿做一个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关怀带到哪里的人。今天走进墨脱,自然也要把温暖和关怀带给墨脱的“乌姬”(女孩)和“哥达”(男孩)们了。 晚饭后,墨脱县教育局长和县完全小学的校长带着贫困学生代表,来到我们下榻的县招待所。这是我与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广东省援藏干部许晓珠事先商定的。送医送药进墨脱的广东爱心团队队员,加上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员,每人献一点爱心,争取资助两名家庭贫困的学生。 孩子们穿着印了小苗图案和县完小字样的校服,与瘦弱的身材不大相称。山里人认生,有点紧张拘束,十几个孩子一溜儿坐着,不敢说话,只从目光交流中感觉到他们既兴奋又略显不安的情绪。墨脱的路太难走了,即使在县内读书,上学也得翻山越岭,在危险的小道上奔波,有的学生还不慎失足,掉进江河里或山崖下,断送了幼小的生命。到县外上高中、大学的孩子,又不愿再回家乡工作,外地分配到墨脱的大学生更是少得可怜。越是贫困边远地区,越需要文化科技人才改变落后面貌,但教育事业却越不发达,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结果是能靠读书获得知识的,都选择远离故土的方式告别贫困:剩下走不出去的,也认命了,别无所求地年年重复着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着急的,只是那些有觉悟、有责任心的乡村干部。长知识才能长见识,才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改变现状的希望,就寄托在新一代墨脱人身上了。帮助他们读好书,就帮到了根本。 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李庆雄带头,选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其中女孩即将小学毕业,庆雄打算把她安排到广东惠州的西藏班读书。 广东援藏干部郭才武、冼冠华、许晓珠、王海泉、李伯奋,很快也确定了资助的孩子。 广州医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董事副总经理李楚源,广州中一药业公司总经理吴长海,白云山和黄药业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高兴地搂着自己选择的学生照相,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取读上大学。 广东羊城晚报的记者、编辑张小磊和陶勇,正在赶写医疗队白天为墨脱各族同胞义诊的新闻稿,他们让晓珠帮忙安排助学对象。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黄立农,代表随队进墨脱的教授全松、余斌、伍桂军,还有医院宣传科长宁习源、干部刘东卫,交待许晓珠给每人挑选两个孩子,回广东后立即把助学费用寄过来。 带来的十几个孩子,转眼间都与广东送医送药爱心团队的叔叔伯伯结上“对子”,三年2400元读书费用有了着落。没来县招待所的、还分布在墨脱各个乡里的贫困学生,也通过爱心队员与许晓珠在登记表上确认了资助关系。 最后轮到我时,房间里的孩子都“有主”了。正准备在许晓珠提供的贫困学生登记表上选择,老师又带进来一位穿黄衣服的乌姬:“她也是贫困生,家就住在离县城较近的亚东村。” 哦?她叫什么名? “次仁玉珍!” 我知道,次仁,是长寿的意思;玉珍,是藏族、门巴族同胞常用的名字。这个门巴族小姑娘眼睛大大的,长得挺漂亮,有灵气;长长头发披在肩上,笑起来很甜,一口洁白牙齿,招人喜爱。 行,我来负责资助次仁玉珍上学。她也上六年级了,初中三年的费用,我一次过委托许晓珠发放。接着,又在登记表上挑选了墨脱加拉萨乡小学二年级的珞巴族小姑娘扎西卓玛。 次仁玉珍见面了,我们还照了相。而扎西卓玛居住的加拉萨乡太远,要去还得步行两天。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见到这位卓玛呢? 其实我们资助的许多边疆少数民族孩子,都是没有见过面的,或者是联系了四五年后才有机会相见。这也无所谓,广东人不言回报,只要他们能重返校园,读好书便行。 王海泉还意犹未尽,请晓珠再挑选二百名墨脱贫困学生,他要发动当企业家的朋友们助学。 送医送药进墨脱,也把爱心助学活动延伸到墨脱。人说大爱无疆,爱心、善良是人类的美德,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也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付出一点关怀,给别人一点温暖,你就能得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心态上的满足。 夜深了,孩子们把祈盼交给了我们,由老师陪着,满足地回家、回学校休息。我们的手里,攥紧了一份责任、一份沉甸甸的寄托……
共60篇内容,不可能一口气发完,更多篇章请到博客http://www.tiansang.net/blog/user1/5697/index.html上看,书名为《心中有路——向着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