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宁静的夜晚,是容易思念家乡亲人的时候。海瑞写过一首诗:“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说的正是远离故乡的流浪者年关前的悲凉思乡情景。在墨脱这个平时人就不多的高原孤岛,外乡人更是寂寞难耐。 我们还感觉不到这种离愁别恨,毕竟只在墨脱3天,明晨就结束送医送药活动,按原路返回波密。许晓珠等援藏干部虽然要在西藏工作3年,比我们难得多,也还是有期限的。而从外地分配或安排来墨脱工作的大学生和干部,就不知道该呆多久了,说不定要像墨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欧罗琼琼那样,一干20多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天天需要面对的,都是十分艰苦而又简陋的工作环境,和单调乏味的生活条件,医疗保健更为欠缺。 在墨脱县城的第二个夜晚,广东省送医送药爱心团队抢救了一个来自青海格尔木的大学生。 “快!有人晕倒了。”县招待所院子里一阵嘈杂,正在二楼小会议室与受资助学生见面的我们,急忙冲下楼梯。 几位墨脱县的干部搀扶着一位女孩,有点不知所措。女孩约莫20岁,四肢绷直不停地抽搐,牙关紧闭,头一个劲地向后仰,脸色苍白,模样吓人。 这丫头恐怕是心脏病发作了。“别慌,马上把她扶到屋里!”我大声喊着,随即与众人将女孩抬起,让她平躺在一楼房间的床上。“快请医生!”可是没人回答,原来送医送药进墨脱爱心队的几名医生,恰巧到街上的澡堂洗澡去了。我们都不懂医术,也不能确定女孩患的是什么病。怎么办?事不宜迟,救人要紧,就按心脏疾患处置吧。 女孩已说不出话,表情十分痛苦,紧闭的眼角流出了泪滴。我一边紧捏她的人中穴,一边轻声对她说:“不要紧,放松点,放松点。”其他人则从行李包里找出救心丹,倒来凉开水,用汤匙撬开她的牙缝把药灌进去;还有两个姑娘不停地为她按摩手脚,舒展抽搐的筋络和肌肉。慢慢地,女孩的症状缓了过来,颈部和四肢开始松弛,脸色也有点红润,大伙儿才松了口气。我为她揩去脸上的泪珠,让屋里的人安静下来。 县委副书记许晓珠开着吉普车,把医生接回招待所。他们一下车便冲进房内,为女孩作了详细检查,确信暂无大碍,才交待随后赶来的县医院医务人员,将她送往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一场紧张的抢救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的气氛里。这位女孩我们见过,傍晚县委县政府举行的民族团结晚宴上,她作为工作人员,曾给大家斟啤酒、茶水,并与县委书记李建功等墨脱干部一起唱歌。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犯病了呢? 知情的县干部把女孩的名字告诉了我,并说她家远在青海格尔木,大学毕业后孤身一人分配到墨脱县政府工作,父母亲是上一代支边人员。“这孩子命苦,原本身体素质就差,在学校时已患颠痫病。墨脱条件不好,适应不了啊!” 谢天谢地,原来她得的不是心脏病,只是颠痫发作。否则在没有医生及时抢救、我们采取的急救措施又不当的情况下,她很可能会失去生命。 我的心倏地沉重了许多。她今天犯病了,刚好遇着我们,得以及时救治。而她那居住千里之外的父母,可知道女儿在墨脱的情况?即使知道了,还需要多少天才能赶到女儿身旁?倘若大雪封山季节,他们就算把命赔上了,也不能见到女儿一面。女孩正重复父辈曾经的艰辛,继续忍受边关孤寂生活煎熬。颠痫属于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本来更需要好的环境和亲人安慰,她却天天生活在单调、枯燥中,有时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都不容易。这次莫不是见到山外客人,遥想父母思念故乡而导致病发? 不得而知。 20岁左右,是女孩青春勃发的时期,对生活自然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位大学生却显得如此无助,瘦弱的身体难以承受艰苦环境带给她的压力,她还能憧憬和向往什么呢?在墨脱成家,过一辈子,还是找个山外的小伙子,远走高飞;回格尔木与父母团聚,一去不返,还是把双亲接到墨脱,同甘共苦? 由此我想到了墨脱还有不少外地干部、边防军人。长年在墨脱生活、工作和守边,他们靠一种可贵的奉献精神维系着自己的夙愿,这夙愿中又包含了不能言及的许多苦恼。当他们为了千千万万人幸福安宁而付出自己的幸福安宁时,我们也应牵挂着他们。 今夜墨脱的月亮不圆,是因为在墨脱的人们难圆家园梦。我记住了那位晕倒的姑娘,她是大学生,来自青海格尔木…… 共60篇内容,不可能一口气发完,更多篇章请到博客http://www.tiansang.net/blog/user1/5697/index.html上看,书名为《心中有路——向着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