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方迪斯科故乡—贵州凯里反排

[游记]东方迪斯科故乡—贵州凯里反排

2009-10-25cncn.com
东方迪斯科故乡—反排
  素闻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居多,民族风情独特。向往已久,终于在金猪年的春节可以造访。从新白云机场飞行1小时15分钟到贵阳上空。从贵阳上空住下望,只见一个又一个小山丘座落在地面,正如贵州人说的“地无三尺平”。一会儿,飞机徐徐降落在贵州龙洞堡机场。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终于到贵州啦!
  按计划先去黄果树瀑布,再去安顺屯堡看地戏,余下时间再到苗寨。出发前我查阅资料,知道反排苗寨也称“方白”,意为“高山上的方姓苗族支系”。节日有跳芦笙,祭祀性舞蹈木鼓舞,源于苗族祭鼓节(又称祭祖节)。祭鼓节是由原始图腾信仰和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发展来。含义在于祈求五谷丰登,有好收成!。“反排木鼓舞”是汉语对这一传统苗族文化的称谓,苗语自称“方白牛浆”或“著牛方白”,“方白”是反排苗寨苗语的称谓,“牛”是木鼓,“浆”是鼓社,一个盟之意,“牛浆”即为鼓社祭鼓时所用的木鼓;“著”是跳,“著牛方白”,即为跳反排木鼓舞。舞姿很特别,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是以甩手.身体扭转幅度大.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的发源地,木鼓,苗族称“略斗”。木鼓舞称“祝略斗”,居住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凡有吃牯藏节习俗的均有木鼓和木鼓舞。 以舞蹈艺术而言,最具有特点的是流传在台江县番召、覃高、反排、巫梭、巫脚交、巫脚南、交密、交下、南宫等村寨的木鼓舞。这一带所跳的木鼓舞,现在统称为“反排木鼓舞”。所以我们决定去反排苗寨。
  从凯里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如果我们的司机不是那么老油条的话,二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反排位于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东径108o24ˊ,北纬26o31ˊ,群山环抱,两山夹峙的一山凹里。全寨有200余户,房屋主要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依顺山热势,次第升高。山坳里的反排四周风景清秀,整个寨子保持了比较古朴的风貌,环绕寨子的小溪上驾起了一座座朴实无华的风雨桥。下车后我们径直去村委会找村长,不过村委会的张主任回答说:“村长不在。你们的东西放在这。待会我叫个年青人带你们走走。没吃午饭就到我家去吃。”哗,吃农家饭,在广州还吃不了几回呢!况且我们已经饿,只好放好行李跟着张主任走。他家住在半山坡,爬得我们气喘嘘嘘,张主任像走平路,一点都不吃力。佩服!张主任一边走一边介绍,反排苗寨有吊角楼200余栋,是当地民俗文化浓郁且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以前反排村十分闭塞,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田少土瘦,多数人家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好一点的人家每年才能挣到1000~2000元。这些年,通过多彩贵州一系列比赛、青歌赛等比赛,反排木鼓舞、多声部情歌等民族文化瑰宝在外受到欢迎,反排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韩国、欧洲等海外游客,寨里的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村民们自发组织演出队联系外出演出,到贵阳、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一个月就可以挣1000~2000元。现在全村几乎家家都有了彩电、VCD、缝纫机、电冰箱等电器。这几年接不到多少表演,很多村民只好回家呆着。
  我们在路上无论遇到天真可爱的小孩,或是蹲在吊脚楼门前抽烟憩息的老者,皆笑脸相迎。多热情的反排村民!张主任到家后招呼我们坐下,他家人就给我们倒酒,那是用山泉水自酿的糥米酒,又醇又香,喝完齿颊留香,不胜酒力的我都忍不住多喝几口。喝着,喝着,忽然觉得眼前的视物都会跳舞,哟,原来喝醉了!张主任见状,吩咐几个小年青送我们到村委会休息,一躺下就睡着。迷糊之间听到有乐器演奏的声音,马上爬起来望下去,哗!跳芦苼!立即下去加入他们跳舞队伍,反排村跳芦苼是这样的:芦苼手在中间围成一个小圈,以这为同心圈,男人,女人们各围成内外二个圈,随着芦苼的节奏一起转圈。男人们的舞姿很粗犷,很自然。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头上围绕的银头围由银片打成各种花草动物的浮雕图案,并将之重叠组合而成,圈在额上形如大银冠,除了头饰,姑娘们颈上带泡花或空心浮雕项圈,项圈下吊挂银压领。这些银饰品实际上都是白铜打制,品质上好的就是所谓的“苗银”,也只在白铜内掺有少量的纯银。一开始我们跳得很腼腆,那些村民见我们是外族人,都纷纷过来敬酒,还有些村民过来教我们跳,向右走三步,停顿,再向右走三步,右转圈,向右走三步,停顿,再向左转圈。如此循环,直到日落归去。走到高处去欣赏这场面,男男女女在芦苼的引导下舞动着,旋转着,就象彩色的大漩涡。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原生态舞蹈,也理解为什么“云南映象”历久不衰!
  跳芦苼结束后,我们应邀到一村民家作客。他们热情得很,连平时不舍得吃的水稻田养鱼都煮给我们吃。令我们感动不已!饭后,大家聊起反排舞文化,女主人阿花告诉我们:以前她的大伯万先生编排过反排舞,并带领她们全国各地表演。他们演出舞蹈比今天我们在村里跳的不同。这几年接不到多少表演,只好回家呆着。后来先生到江苏开广告公司,赚了点钱,在台江县城买房子,现在就不跳舞了。听了这话,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么有特色的文化,这么的特色的舞蹈,就慢慢失传了。记得有位搞文化的外国朋友,对拆除北京四合院如此说过:北京的根在消失!反排的民族文化也如同北京的四合院,正在慢慢消失,令人心痛不已……。我个人认为现在反排民族文化濒危状况如下:
  1、政治上的影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反排木鼓舞作为祭祀性的舞蹈,被视为“四旧”而被禁止。在这三十年间,许多老艺人,已作古。现在系统的、完整的掌握原有的鼓点,跳法的人为数不多,有的鼓点、跳法已近艺绝的边缘。
  2、经济上压力的影响。过去作为稻耕生产,自给自足的族群,进入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加,现代生活高质量要求的压力,原有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在开放的政策下,人们纷纷离开故土,特别年青人更是远走他乡,寻机创造自己想要的财富,久而久之,随着他乡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浸泡,他们原有的文化技能和原有的心理文化特征,渐渐地丧失和异化,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对自己祖辈所处的环境和文化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瞧不起自己的家园和文化,更不愿意做出努力将祖先的文化遗产传承延续下去,致使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走向消亡。
  3、舞台艺术需求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反排苗寨青年,为了外出创收,带着以反排木鼓舞为主要土风歌舞到全国各地去演出,本来就没有完全掌握木鼓舞艺术,加之舞台艺术的需要,他们采取断章取义,任作改造,致使原有系统的完整的舞蹈艺术,残缺不全,逐步面目全非,现在有的章节已不被他们掌握。
  4、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交通的改善、通信、电视媒体的发展,加之家庭影视文化电器的普及,部分居民虽不离开本土,但视野已经不断的开阔,自娱自乐的家庭文化电器的方便,与外界往来交流的增多,不受集体共同参与的个人自由,加之对现代时尚文化的追求,久而久之,渐渐地失去了自己民族文化认同的心理,从而大大地加速了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品种的灭亡。
  5、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普及对苗族文化来说是一把真正的利剑,一方面为苗族人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并进入更多元的文化场景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则将苗族和本文化隔离开来,为生命构建了一个与日常生活及族性传统几乎毫无关联的知识体系,青少年整个成长期都在现代学校度过,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所获得的知识都是国家统一教材的知识和社会共性知识的教育,他们所有时间都集中在现代学校安排的知识学习上,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之苗族是稻作无文字的民族,苗族青少年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客观上已成为不可能。
  另外国家人口与计生政策的实行,大多数的家庭都少儿少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加之父母望子成才的心切,所有资金的积累都用在自己子女读书求学上。客观上父辈已无视下辈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是导致民族文化无人传承的境地。
  总之,导致民族民间文化品种面临涉濒危的因素很多,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该成为我们迫在眉睫要考虑的问题?!保护民族文化不是简单的传承,需要与今天文化,市场做更好的融合,让更多的人走入到原生态文化中去.对此要采取一切措施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9919/1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