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出埃及记(上)

[游记]出埃及记(上)

2010-05-21ctrip.com

去埃及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原来想自助的,觉得“我懂英文我怕啥”,结果得到家人的全体坚决反对,不光是因为钱,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实在让人感觉不怎么安全的说。

办理签证需要公司证明,让老板签字的时候他说:“埃及啊,有啥好玩的,不就是去看石头嘛!”我心里暗想:“哼!这死老外没文化,不懂历史。”

现在回来了,感觉还是跟团好啊。埃及这种地方,不适合自助游的,除非你的钱包很暖和,不怕被宰,而且吃的起苦,最好还能说阿拉伯语。以上条件我都不具备,乖乖跟团咯。

携程的团,7天,为省钱,旅行团是两个晚上睡飞机,一个晚上睡火车,4个晚上睡酒店。行程很节约,也很累人,不过上下埃及大部分景点都看到了。

3月30日凌晨零点20分的航班,上海到多哈转机到卢克索,卡塔尔航空。

不愧是五星级的航空公司,发了眼罩,耳塞,袜子,牙刷,大部分航空公司只有公务舱才有的东东这里经济舱就有了。

特别要表扬的是这个航班的机上娱乐设施,一般航班上的电影都很老旧,这里居然有《阿凡达》《福尔摩斯》等很新的大片,可惜啊,困的要死,都没好好欣赏。

机上的餐饮也不错,胜过大部分国内航班,可乐雪碧都是听装的,不似国内航空公司都是大瓶装,看来卡塔尔是很有钱啊。

飞了9个小时,时醒时睡,晕晕忽忽的到达多哈机场。

多哈机场比浦东机场小很多,不过免税机场倒是五脏俱全,化妆品,烟酒,电器应有尽有。最特别的是这里的机场免税店居然卖汽车,去过这么多国家的机场免税商店,卖汽车还是第一次看到(很多机场都有汽车展示,不过仅仅展示而已,一般不卖的)。

一辆玛萨拉帝,另外一辆我从来都没见过,两辆车分别用卡塔尔币(不知道叫啥)和美元标价,折合人民币大约100万一辆。

继续飞,多哈到卢克索,3个小时,此时天已经大亮,从窗口看出去,一望无际的沙漠,偶尔一条公路穿过沙漠,好象线切割一样的裂痕。

飞了很久很久,下面都是一样的沙漠,感觉很荒凉,不过,其实卡塔尔的沙漠下面都是石油,很富裕的国家。

终于,从浦东机场集合算起,16个小时后到达埃及的土地上。

出了机舱,迎面扑来的是埃及干燥的空气,阳光象火一样的灼烧皮肤,撒哈拉的威力啊。

卢克索的机场很小,小的就像国内县城的长途汽车站,甚至感觉机场摆渡车都是多余,从飞机走到到达大厅只是几步之遥。

到达的第一件事情是换钱,把口袋里面的美元换成埃磅。此时,我犯了此行最大的一个错误――换了太多的埃磅。

一般而言,到一个国家我会用美元换成足够的该国货币,用不完的话回来前在机场换回美元就可以了。记得一次英国出差,住在乡下的农家乐,由于换的英镑不够多,农村很多地方不能刷卡,弄的我很狼狈。从此以后,我都情愿多换些当地货币。

然而埃及是一个特殊的国家,用美元换埃磅易如反掌,反之就难了(有点象我们国家80年代哈,只不过人家不用兑换券,而是用不换给你来控制)。

7天的行程,团费包括了大部分食,住,行,每个人换个100-200美元就够了,然而我依照以前的习惯,两个人共换了600美元的埃磅。根本用不完,多余的钱一直都没能换回美元,此是后话。

埃及当地的助理在到达大厅等我们,在每人的入境卡上用扭来扭去的阿拉伯文写了些什么,之后我们顺利出关。

机场很小,传送带也只有一条,很快取得自己的行李,换衣服,换鞋,此时是埃及时间的中午,旅行社安排直接去景点,很紧凑的行程啊。

导游名字叫阿巴斯,中文说的比我想象的好很多,交流完全没问题。

出来前看人家的攻略,埃及的导游不是叫穆罕默德就是叫阿里,好像阿拉伯常用的名字就这两个。甚至有人说如果在阿拉伯国家的机场大叫一声“穆罕默德”,一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回头看你,呵呵。

坐上空调大巴,去看第一个景点,卡尔纳克神庙。

神庙始建于近4000年前,(中国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此后的一千三百多年(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不断增修扩建。

神庙的规模之大可列世界之首,从十九世纪开始挖掘整理至今尚未结束。

目前开放的只是其中之一的阿蒙神庙,其占地长1500米,宽800米。也是法老们献给太阳神、自然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建筑群。仔细走一圈至少3个小时。

神庙的主要看点是方尖碑,公羊雕塑,拉美西斯二世及皇后像。所有可以google或者百度到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

特别让人惊异的是进门大墙边上的土堆,证实了书中所说先建土堆用来运输石头的理论。

再说一下方尖碑吧。整块碑是红色花岗岩一气呵成,如何雕刻,如何运输?导游给出的解释是:方尖碑采用阿斯旺地区出产的花岗岩,先雕刻方尖碑的三面,即上,左,右,之后在下面打洞,用木头穿过,然后灌水,让木头涨开,再凿开花岗岩。

完成后的方尖碑用尼罗河水运(从阿斯旺到卢克索,现在开车大约3个小时的行程),上岸后用人力,公牛,马等运输。

理论上完全说的过去,至于是否相信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就好像中国很多地方的悬棺,给出种种理论解释,但就是有人不相信。

埃及的很多奇迹也是一样,许多人认为是外星人所为。在今天看来依旧困难的事情,我们往往不愿意相信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保存的最好的方尖碑在巴黎的协和广场,记录着拉美西斯二世的故事,我在法国出差时曾有幸看到过。

这次导游再次提到,说它是给法国掠夺的,但是我在法国听到的版本说是埃及送的。Google的结果也是埃及送的,不过当时埃及处于殖民地时期,总督本来就是殖民者委任的。

历史啊,你总是像蒙着面纱的少女,不愿意清晰的展露你的面容;沉默的方尖碑啊,你是否知道关于你的故事人们有着不同争论?

离开卡尔纳克神庙导游带我们去吃午饭。在埃及的整个行程,大部分餐饮都是在当地的中餐厅解决的。比较奇怪的是,这里的中餐厅很少见到中国的厨师或老板,貌 似都是当地的阿拉伯人开的。如果对饮食要求不高的话,团餐基本能够解决吃饱,不过这里的人好像不喜欢放盐,菜普遍比较淡。

午饭的这家中餐厅开在一家酒店里面,叫麟轩(Mandarin)。卢克索的大部分酒店都沿着尼罗河,吃完饭,就可以亲近尼罗河了。

尼罗河全长6650公里,源起于非洲中部,整个埃及都是靠尼罗河的哺育才能在撒哈拉中开出一片绿洲。大约是整个流域都没什么工业的关系,尼罗河的水很清很清,里面的鱼清晰可见,我们在埃及每一餐也基本上都能够吃到尼罗河的鱼。

吃完饭去看此行的第二个景点,卢克索神庙。

导游阿巴斯告诉我们,尼罗河的东岸是住人的,尼罗河的西岸是住死人的(遍布墓穴,很少有人的住所)。我们这天所参观的神庙全部位于尼罗河的东岸,第二天要参观的帝王谷则位于尼罗河的西岸。

卢克索神庙建于公元前14世纪,后经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扩建(这个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中王朝时代很有名的法老,整个埃及的行程中他的故事不绝于耳)。

卢克索神庙的看点是它综合了古代埃及建筑,之后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以及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的建筑。

刚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个标准的阿拉伯清真寺,清真寺建于神庙之上,据说过去神庙被埋,阿拉伯人不知道下面是什么,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清真寺。之后神庙被挖出来,清真寺依旧保留,我们去的时候还听见有人在里面祷告。

罗马人征服埃及后(具体故事可以参考好莱坞的电影《埃及艳后》)在卢克索神庙里面又留下了罗马建筑的痕迹。笔直高耸简洁的罗马柱子,罗马风格的壁画等等。

走入神庙内部,看到这样墙壁上有这样一幅雕刻,一个男人,只有一只手,一条腿,而作为男人的第三部分赫然耸立。

导游讲了一个故事:古埃及某位法老出征,带走国内大部分壮丁。而这位老兄留在后方坐享齐人之福(搞不懂他干吗不去打仗)。据说他一天要宠幸5名女子(强 人,厉害啊),其中不乏法老的后宫。战争结束,法老凯旋而归,发现后大怒,当即砍掉了这个胆大妄为的人的一手一脚,并打算处死他。

此时有人告诉法老,埃及将诞生300多位男婴,他所做的一切是为埃及培养军队,于是法老免去他的死罪,并在神庙的里面供奉他的像。

看过不少地方的生殖崇拜,感觉埃及的故事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但可信度不高(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于是我认为此时的埃及历史还是处于神话史或半信史时代。

卢克索神庙出来结束当天的行程。我们住的酒店也是位于尼罗河边上。酒店名叫Steigenberger,听名字应该是德国人开的酒店。埃及的旅游业比较成熟,酒店设施不错,就是有点陈旧。

3月31日,到达埃及的第二天。

由于第一天人实在太兴奋,完全被古埃及的建筑所震撼,没有注意到埃及一些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热,早上7点半从酒店出发,太阳已经如同上海三伏天的中午了。此行犯的第二大错误就是不该穿短袖T恤,不该呀,不该呀,看着火辣辣的发着光的大地,悔的肠子都青了。

防晒霜在这里只能防晒伤,如果不想晒黑的话还是要穿长袖。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地的阿拉伯人都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的了。

埃及第二个不让人自在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小贩,乞讨者以及莫明其妙的小费。来埃及之前听说上厕所也要给小费1埃磅(相当于1.24人民币)。我也去过不少小 费国家,但是象埃及这样有特色的还是第一次遇到。在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帝王谷,我们初步领会了埃及小费习俗以及这里小贩的厉害。

帝王谷是埋葬了埃及新王国时代60多位法老的地方,位于卢克索尼地区罗河的西岸。古王国时代金字塔的盗墓太厉害,法老们终于受够了。到了新王国时期,不再建造金字塔,改在这里的沙漠中挖掘坟墓。

已经说过,尼罗河的东岸是住人的,西岸是住死人的,所以我们一大早从酒店出发(位于尼罗河东岸),往西岸行进。

经过我的目测,尼罗河的宽度比上海的黄浦江还要窄一点,尽管如此,尼罗河上桥却很少,大巴足足开了40分钟才达到一座桥,貌似基础设施建设比我国少很多啊。

车停下,接受安检。

埃及所有的景点全部有非常严格的安检,每位游客入景点以前都要象上飞机那样接受检查,携带的包也要过X光检查。而每到达一个景点,大巴所停之处一前一后都有两个持枪警察把守,防止恐怖分子偷放炸弹?

1997年恐怖分子在阿斯旺的菲莱神庙炸死58名游客,从此,埃及旅游业一蹶不振。之后政府痛定思痛,建立了一支三万人的旅游警察队伍(我们国家好像没这个警种)用来保护游客安全。

回来后有朋友问我埃及是否安全,我的回答是,人生安全绝对可以得到保障,但是这里的不良商贩,莫明其妙的索要小费,以及货币的兑换方式,你的银子的安全就靠自己防守了。

帝王谷是不允许拍照的,相机也不得带入。

进入景区导游先带大家唱歌(阿巴斯不仅中文说的不错,连中国导游上厕所所用的特殊语言也学会了)。只见厕所门口一男一女,各自把守着两边的入口,面无表情,手伸出来,等待着游客的一埃磅。据说身材魁梧的欧洲人会不顾把守,直接冲进去,唉,我们中国人身材娇小,还是乖乖给钱吧。

整个帝王谷完全处于沙漠腹地,进入景区坐电瓶车,道路蜿蜒在一片焦黄中。

目前帝王谷开放的墓穴有13个,我们游览了其中的3个。

墓穴入口都开在半山腰,进入后往下走,有细小的通道通向墓穴深处,大约要下楼2-3层的样子。通道两壁以及墓穴内部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色彩也鲜艳。这点让我十分不解。

参观过国内的西安永泰公主坟,北京的十三陵,徐州的汉墓,这些墓穴中大部分壁画的色彩在岁月长河中都消逝殆尽了。难道是因为这里特有的干旱?导游说这里壁画的颜料是采自石头,或许这种颜料更加持久吧。

另外一个无法明白的现象就是这里坟墓的内部相当燥热。如果外面是30度的话,里面至少35度以上。国内的洞穴也好,墓穴也好,进入里面都有一种阴冷的感觉,然而埃及的帝王谷正好相反,哪位懂地质学的达人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从帝王谷出来,一路上就有不少小贩跟着我们走,他们中间最小的看上去都不到10岁的样子,手里拿着各种语言的书,明信片,照片,嘴里大叫“one dollar, one dollar”(“1美元,1美元”不知道为啥,这里的小贩都爱美元,从不用埃磅喊价)。

导游叫我们不要理会他们,径直往大巴走。埃及是一个没有城管的国家,如果小贩缠住游客不放,旅游警察看到是会管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游客还是会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些人的骚扰,也算是埃及旅游一大特色吧。

帝王谷出来,我们来到旁边大名鼎鼎的哈齐普苏特女王神庙(又称哈特谢普苏特神庙Hatshepsut Temple),无论中文英文都拗口的很,导游就简单的叫她女王神庙。

神庙依山而建,远远看去,上下共三层,结构简单,气势雄伟。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后世的不少建筑风格都受其影响。

参观神庙之前,导游介绍了女王的生平:

哈齐普苏特女王是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

她从小聪明伶俐,果敢坚强,深谙权术(这个估计是后人因为历史的发展而给的评价)。

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其庶子(图特摩斯一世与妃子所生)继承了王位,为图特摩斯二世。

图特摩斯二世娶了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即哈齐普苏特为妻。

(忽然想到,古埃及法老时代的灭亡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优生优育,近亲繁殖,以致于后来法老的质量太差,我的猜测哦!)

这个图特摩斯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继位不久,大权就落到哈齐普苏特的身上。

几年后,二世病死。此时的哈齐普苏特根基不稳,无法实现其抱负。

于是她安排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近亲繁殖的产物)完婚(又是同父异母兄妹的婚姻),是为图特摩斯三世(这三世同时是她的继子和女婿,这关系搞来搞去的真麻烦,头都大了)。

她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国家事务。

埃及在这位女摄政王的管理下变得十分繁华富庶。

然而,三世慢慢长大,心怀雄心不愿再作傀儡。

于是,哈齐普苏特赶在三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将他流放到偏远地方。

至此,哈齐普苏特成为法老已万事俱备,只欠如何打破女性无法当朝的传统了。

于是,她联合僧侣编造身世,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之女。

终于,她如愿地成为埃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法老。

然而,在她统治的第22年,图特摩斯三世突然重返王位,哈齐普苏特从此不知去向,同时失踪的还有她的情人森穆特和女儿(三世的皇后?)。

图特摩斯三世为了报复,毁灭了神庙中关于哈齐普苏特的大部分画像和记载。

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感觉?

我的第一感觉是:2000年后,哈齐普苏特女王转世,来到远东的大唐,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国王――武则天。

怪不得有历史学家说历史总是在重复自己。

列举一下两个女王相同的地方:

都是在一个男权的朝代成为唯一的女王。

都有一个没用的老公(这个是必要条件)。

都是不错的政治家,国家在她们的治理下富强。

都必须借助迷信的力量才得以登上王位。

都比较心狠手辣(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女儿,哈齐普苏特赶走自己的女婿)

都有乱伦的嫌疑(说起来武则天算是她老公的继母)。

都在很年长时才做上女王(卧薪尝胆,根除异己,不容易啊)

都有情人(好色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有权后也挺好色)。

都在死后被一定程度的抹杀(男权社会,容不得她们)。

当天最后一个景点叫门农神像。

车辆穿越寸草不生的沙漠,顶着烈日行进,忽然一个转弯,荒漠中出现两座高大的石雕,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

停车下来观望,神像无语,岁月的洗礼下面目全非,一片破败狼藉,静默,悲凉,沧桑。

门农是荷马史诗中的人物,一个著名的战士。

然而,所谓的门农神像与门农毫不相干,他的主人是古埃及法老老阿蒙荷太普三世(怎么他们的名字都这么拗口?)。

本来雕像后面是一座宏伟的神庙,可惜的是十九王朝的一位法老把它全部拆掉,用材料来建造自己的神庙,只剩下两座雕像孤零零地立在这里(把老祖宗的神庙拆了建自己的神庙,古埃及人也为了GDP搞重复建设?)。

又过了1000多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神像被震裂许多口子,出现了许多裂缝,每当清晨石像遇冷收缩,大风穿过缝隙,与石像摩擦产生啸吟,颇似哭声。

此时埃及进入罗马时代,罗马人听见后,将它比作罗马神话中战死沙场后因惦记家中老母而啼哭的门农。

于是两座神像被冠名门农至今。

辉煌深远的古埃及文明不再,两座神像眼睁睁地看着这块土地先后被波斯人、希腊军团、恺撒大帝、拜占庭帝国占领、统治。

其后又彻头彻尾地演变成了一个阿拉伯国家,再又惨遭土耳其人、法国人、英国人和奥斯曼帝国联军铁骑反复蹂躏。。。。。

他俩无语。。。。。

在卢克索吃完午饭,开车去阿斯旺,行车时间,3个半小时。

此时大部分团友都累的呼呼了,我感觉在埃及跟团旅游和在国内差不多。也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神庙),停车撒尿。。。

埃及貌似没有像样的高速公路,车行于普通道路,两边能够清楚的看到这里的村庄以及人们的生活。

我于是开始拿起相机拍埃及烂尾楼的照片,可惜车行太快,照片不够清晰。出来之前就犹豫要不要带单反,后来还是因为太重而放弃,带了卡片机,唉,我太懒啦。

到埃及之前,博友居琦山寨留言问我为什么埃及人建造房子结构没封顶就住进去了。

下了飞机在卢克索我就很注意两旁的房屋,果然,很多房子造了2层,第3层还在造的样子,下面居然已经住人了。

从卢克索到达阿斯旺这一路,这样的烂尾楼越来越多,有时整个村庄都是烂尾楼的样子,有些恐怖的感觉,倒也蛮有特色。

导游阿巴斯主动和我们说明埃及建筑如此状况的原因。

“首先,埃及政府一般是卖土地,由埃及人自己建房,土地的使用年限是永远,这点和中国不同(废话,走出中国没见到哪个国家土地卖70年这么变态的,看来导游对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挺清楚)。

其次,虽然埃及人比较穷,但是还是非常乐意追求舒适的生活,因此,他们赚了一点钱,就盖一点房子,再赚了再盖。

再次,埃及的可耕地有限(就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所以,每一家的宅基地是很小的,只能向空中发展。如果有一个儿子长大成人要结婚,就在老房子上加盖一层楼。所以,这样的一幢房子,让人感觉永远在建设之中,不会完工。

另外,埃及人不爱虚荣,不稀罕别人看到外在的风光,而只在乎自己感受到的舒适。所以,别看外面破破烂烂,里面装修的相当好,要啥有啥。

最后,根据埃及法律,只要房子没有建完,政府就不能向老百姓收税,这也是避税的方式。”

呵呵,最后这条应该是关键吧。

导游讲完了,引起我的思考。

首先,埃及政府也太不作为了,没建完就不能收税?真笨哪!就不能规定一定年限内没建完一样收税,这样不就可以杜绝用烂尾楼来逃税了吗?而且,即增加税收收入,又美化城市观瞻,多好?

埃及的政府官员真应该来中国学习下,我们国家房地产只有70年的所有权,政府还能够研究什么物业税,房屋保有税,这样的政府才叫有作为嘛。。。。

其次,埃及人真是不要面子只要里子,这样的房屋多难看。

来我们国家江苏浙江农村看看,哪家哪户不是漂漂亮亮的小别墅,外面漆的亮亮的,在太阳下面闪着光,多好看?当然咯,里面大部分都是毛坯的,可能只装修了一间卧室而已。

好像中国人一直都是比较要面子的,建国以后,我们勒紧裤腰带,援助了多少共产主义小兄弟,当然咯,后来几个白眼狼小兄弟又反咬我们啦,唉。。。。

我们也援助了不少非洲同胞啊,且慢,埃及也是非洲,我们是不是也援助了埃及?

是不是他们只要里子不要面子故意把外面搞得破破烂烂来骗我们的援助?

晕死,不要啊。。。。

(未完待续)

大量照片见本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hyu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09c.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25l.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3dm.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4y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86u.html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10-r1290368-journals.html3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