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6日崇圣寺(2)云南游记(15)

[游记]16日崇圣寺(2)云南游记(15)

2008-06-10    sohu.com

搜狐博客 > 空山横笛 > 日志 > 游记

2008-05-27 | 16日崇圣寺(2)云南游记(15)

16日.崇圣寺(2)

清代文献中,多有三塔的记载,而对崇圣寺则很少涉及。这是因为朝代更迭,历遭兵燹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梵宇悉颓,法席中断”的缘故,直到清咸丰“丙辰之变尽毁,唯三塔巍然尚存。”

这说明,清代以后崇圣寺开始衰微,咸丰年间社会的动荡和1925年的地震破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摘录《大理县志稿.杂志部.寺观》中的两条有关资料。

一是“崇圣寺,又名三塔寺。在城北小岑峰下,周三百余亩。寺有雨铜观音像,高二丈四尺。统计为佛一万一千四百,为屋八百九十。丙辰之变,尽毁,惟三塔岿然尚存。”

二是“叶榆十六景”中的“钟震佛都”。“崇圣寺有‘佛都’二大字,为僧念庵所书。上有胜概楼,嵯峨弘敞,八窗洞达,千村烟火,百里田畴,山色海涛,空于一览。楼悬大钟,声闻百里。有联曰: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之天。”然而,此时大钟已毁,崇圣寺五大重器唯余三塔和雨铜观音像,弥足珍贵。据说,咸丰六年观音像的左臂和部分衣纹飘带被捣毁。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云南提督蔡标统官绅遮补铸完整。民国十四年(1,925年),大理发生大地震,崇圣寺又遭到另一次巨大的破坏。到了1,938年,中国营造学社负责人、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赴云南调查古建筑。他在大理期间,先后对崇圣寺 及三塔等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拍摄、测绘,写成《云南古建筑调查记》、《云南之塔幢》。其中对崇圣寺雨铜观音作了详细介绍,并曾说:“景物雄丽,(大理)远胜昆明”。令人惋惜的是,崇圣寺除三塔之外,留下的这尊被称为“如吴道子画”的鎏金观音像,却在不平凡的1,966年被当作“四旧”熔化,毁于一旦。从1,978年起到1,98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有关部门对三塔进行了自明嘉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重新装配了塔刹,拆除了明代加砌在二到十四层塔身上的面砖,恢复了塔的原状,塔身显得更加挺拔。1,997年,重建南诏建极大钟楼并重铸建极大钟。1,999年,重建雨铜音殿并重铸雨铜观音像。这两大工程揭开了重建崇圣寺的序幕。即便序幕已经拉开,但此时的崇圣寺却依旧面临“有塔无寺”的尴尬。为了改变“有塔无寺”的状况,重现崇圣寺恢宏的历史面貌,弘扬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大理于2,004年斥资1.82亿元人民币重建了崇圣寺,重建工程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在保持已建成的钟楼、雨铜观音殿、前导区环境格局的基础上,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布局,主要建筑有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罗汉堂、祖师殿、千佛廊等;各殿堂佛像以《张胜温画卷》(又称《大理国梵像卷》)及明代梨广修所塑的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和三塔中发现的文物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并蓄的特色布局浇铸,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其中599尊(件)贴金彩绘。整个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属于汉传佛教寺院。

如今,重建的崇圣寺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创下了多项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中轴线总长4公里,为中国中轴线布局最长的寺院;大雄宝殿为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之一;木雕长卷《张胜温画卷》高1.8米、长117米,堪称世界之最;最大的金刚杵直径1米、长6米,是当今世上当之无愧的金刚杵之王;寺院内有599尊贴金佛像,为全国之最;直径3.1米的鼓,是中国佛教寺院中最大的鼓。在殿堂建筑、佛像雕塑、书联匾额等方面集中了全国许多文化名人和能工巧匠的智慧,很好地反映了大理历史文化风貌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今日胜景:

还在很小读书的时候,课本上就介绍崇圣寺,因此对于崇圣寺这一景点,似乎很“熟悉”了。今天终于前来大理,拜访这庄严的殿阁,心里莫名的亲切。我触摸着崇圣寺大门,仿佛握住了故友的手。但是看这宏大的气势,还有崇圣寺千年的风霜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我觉得自己毕竟过于浅陋,与崇圣寺以“故友”的 身份交杯把盏、促膝交谈未免“猖狂”,只能说,我到了这里,是穿越时空千年,和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权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的崇圣寺有了一次幸运的邂逅。

大理的气候变化很快,刚才红日当空,现在还偶尔下起了几滴小雨,加之这里气候本身就很温和,根本不象炽热的江城,因此显得十分的凉爽。于是在和风细雨的轻柔之中,我叩开了享有“南中巨刹”之称的大理崇圣寺那充满灵气的大门,以期细细品味昔日皇家寺院的风采。

携着儿子的手,刚进大门,我们不禁被它那气势宏伟、庄严壮丽的布局所折服。崇圣寺,果然是皇家园林的气派,四平八稳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组群,而中轴线却十分的明晰。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主要建筑有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罗汉堂、祖师殿、千佛廊等,主要的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其他附属性建筑则对称分布与中轴线的两边,颇有“紫禁城”的风味。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布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平稳,突出主线的生动写照。中轴线以崇圣寺标志性的建筑——三塔之一的千寻塔为起点,贯穿始终。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佛教传入我国之初,寺院以塔为中心,四周再建殿堂。晋、唐以后,塔在寺中的主体作用逐渐减弱,最终被移置寺外,殿堂成为佛寺的主体。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镏金大字,庄重 雄奇,颇有气魄。照 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个,莲花座,庑殿顶式,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顶,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的感受。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提到了过。在佛教中,金鹏鸟是“天龙八部”之一。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现在金鹏鸟已经不在了,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的脚。千寻塔中间是空的,原来放有简易木梯,乘梯可到达塔顶。

转自:http://kongshanhengdix.blog.sohu.com/88574185.html28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