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悬空寺•木塔•佛光寺 这三个景点,分属三个县,但都在一个旅游线上。我是在游览河北的蔚县后,进入到这三处游览的。 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外3公里处。出城往南入北岳恒山,就要经过悬空寺。悬空寺是恒山的第一个景观。东西两边都是高大雄壮的山峰,进山公路在金龙峡谷中穿过。悬空寺就在金龙峡中的西侧,两山在前面几百米处合拢,只留下一条罅口。恒山山势雄壮,气势雄伟,岩石硬朗,山上不见树木,只有稀疏的植被,岩石裸露着。悬空寺以奇绝著称,与恒山的雄壮对应,堪称绝配。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悬空寺,其建筑是清代和当代重修的。不过,其危阁错落于峭壁,合理和精彩的搭建设计,奇特的建筑布置,仍然让我们惊叹不已。悬空寺上接危岩,下临深谷,地理位置极其险要。40多处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峭壁之上,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仿佛凌空相对,被“粘贴”在陡峭的绝壁上,三面围廊环绕,六座殿阁相互交错,腾空飞架的栈道相连,高低错落。由于危岩遮挡,雨水淋不到,保证了建筑空透干燥。尽管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袭和多次的强烈地震,悬空寺仍然毫发无损,其绝妙处在于巧妙的搭建设计。建筑的荷载分别由每层横向插入崖石的木梁承担,下面用木柱搭撑,木梁与每层之间竖向的立柱,以及嵌固在峭壁上的斜撑,相互衬托,构成一个整体,使其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游客很多,只能排成队,在悬空寺上徐徐移动着参观,即便这样,悬空寺也没有一丝摇动。据说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游客可能不能上悬空寺。出动了许多武警战士,在悬空寺上下维持秩序,生怕发生安全、火灾事故。草草一游,离开时,看见北岩壁上李白题写的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的“壮观”二字,让我思考起悬空寺为什么要修建在悬崖峭壁的半山处?仅仅是北天师寇谦的一句“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建一座空中寺院的临终遗言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什么原因,没有文字记载,我也不好揣测。 应县的木塔,应该算是世界级的瑰宝。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有人说,它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塔的奇观。我要说,应县木塔比其它两座塔更伟大,因为它是木的,生存了近千年,屹立在平坝上,一边是恒山山脉,一边是洪涛山,历经无数的西北之凌厉寒风吹拂不朽、不腐、不倾,世界上除了它,还有谁呢?我站在二层的塔外平台上,看远处苍茫大地,青山蔼蔼,左右拱卫着应县这块盆地;桑干河,漫漶着曲折向北流去。木塔以它高超的建造技术著称于世。木柱所用的木料一人不能合围,上下几层不是用直木从底到顶直达,而层与层之间相重,用斗拱相铆接,据考证,木塔斗拱所用方式有54种之多,堪称“中国斗拱博物馆”。为了保护木塔,二层以上已经不容许游客上去。游览木塔,给人以对古人的尊敬和自豪的感受。 佛光寺在五台山,但不在核心区之内,位于五台县豆村镇的一处山坡上,距五台山有45公里。在五台山所有的寺院中,佛光寺是最著名的一座,但在普通游客中,是最不知名的。我之所以知道它,是因为我在查阅资料时,才了解了它的历史和它在五台山寺院里面的地位。佛光寺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年代(公元471-499年),后被毁。唐代在原址上重建,并一直兴盛下来。佛光寺的著名,在于拥有其它寺院没有的众多古建筑和泥塑佛像、壁画等艺术作品。现存有北魏时期的六角形祖师塔,唐代的东大殿,金代的文殊殿,明清时期的伽蓝殿、香风花雨楼等建筑。这些建筑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东大殿,佛光寺的精华也集中在这里。东大殿是佛光寺的主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为全木结构建筑。大殿位于寺的东面山坡的平台上,呈长方形,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庑殿顶。正中五开间,都有门,两端的两个开间,则置窗。全殿内外都有木柱,且内外柱体等高,由横梁上设短柱再设短梁的办法,架设人字形屋顶,四周靠墙的柱体均有一部分嵌入墙内,使得整个结构坚固稳定,这恐怕也是大殿历1100年稳如泰山的缘故吧。大殿正脊两端各立有一个巨大的鸱尾,形象如鸟似龙,造型抽象别致,它既是屋顶上重要的装饰,也对屋脊起到稳固的作用。柱顶之上,屋檐之下,是造型优美的梁架与斗拱。斗拱形如卷云,又似花瓣,生动轻巧而又不失大气。整个东大殿,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大气,极具大唐风韵。殿内有30多尊佛像,这些佛像用泥塑的,是唐代作品。佛像姿态各异,神态自如,丰满圆润,生动优美而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佛光寺里,我们还可以欣赏到明代的壁画。下午的阳光虽然明丽,但少了几许炎热。佛光寺里已没有了僧人,没有了香火,游客也只有三五个,少了喧哗,静静地,仿佛一个时光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苍茫大地,任过客予以评说。我在想,佛光寺没有了香火,等同于成为了一座文物的博物馆,不知对北魏塔、唐大殿、金文殊殿有无影响;没有了游客,这些宝贝,是否任时光的浸蚀,最终成为死的东西。喜耶,忧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