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救寺自助游攻略 |
[游记]普救寺自助游攻略 |
2008-05-02 fqhua.com |
莺塔既是一座佛塔,同时也是一座奇塔,它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莺莺塔奇就奇在特殊的回音效果,它与北京的回音壁、河南郏县的蛤蟆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古琴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 几乎所有的游客在参观前就知道莺莺塔的回音效果,他们因而以石击塔,以期听到传说中的蛙鸣声,以至于莺莺塔一层的塔壁伤痕累累,管理部门不得不竖牌禁止击塔。 因为是双休日的缘故,今天游客很多,我为了得到免费的导游服务而跟随几位运城游客一同游览。导游美眉告诉我们,其实直接击塔是听不到蛙鸣声的,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绕到莺莺塔西侧墙外,走过“莺莺小径”,站在土坡的台阶中段,导游美眉在台阶顶端用石块击打一尊石雕青蛙,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清脆的击石声,与击石声紧紧相连的便是一阵阵略微沉闷的回音,果然如同蛙鸣一般,使你仿佛置身于暮色中的池塘之畔。这一奇特的回音效果,是由于莺莺塔独特的造型与游客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形成的音波层层反射造成的。 我不知道其它旅游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基本每到一处历史名胜,总要倾听导游的介绍,即使此前已经阅读了详细的景点介绍也不例外,因为她们总能告诉你许多书籍中没有或不屑涉及的而又很有必要知道的内容,她们还可以解答许多你只有在光临景点后才会提出的问题。此次普救寺之行,再一次说明了导游的必要性,否则,我可能也会象许多游客一样拿着石头躲过管理员的目光去击打塔壁,那种因为听不到蛙鸣声而困惑地摇着头执着地击打塔壁的愚昧样子一定非常搞笑。 1986年在复建普救寺时,有关部门对遗址进行挖掘清理,出土了唐宋寺宇基址、唐宋砖瓦、经幢和古钱币等物。在莺莺塔西侧,挖掘出一段唐代竖瓦铺地的小径,当时一位戏剧家正在这里考察,他目睹小径出土而暇思万千,遥想当年莺莺小姐曾碎步从这里走过,“莺莺小径”因此而得名。那次挖掘最珍贵的出土文物是三尊释迦牟尼三身石雕佛像,一佛三身,是指中间的本身、东侧的报身和西侧的应身。释迦牟尼佛像一般为坐像,而这三尊佛像为比较少见的立像,高达三点九米,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目前供奉于大雄宝殿内。 普救寺建筑群分为三条轴线,共有数十座建筑,其中最富情趣、最受游人青睐的是“梨花深院”。梨花深院为三合院建筑,正房为老夫人的住处,西厢为莺莺和红娘的住处,《西厢记》中的“请宴”、“赖婚”、“逾垣”、“拷红”等情节都发生在这里。修复普救寺时曾出土金代大定年间《普救寺莺莺故居》诗碣,碑上的七言律诗表明早在金代章宗年间董解元《弦索西厢》问世之前,普救寺内就建有供人游人凭吊抒怀的“梨花深院”,也许那时的“梨花深院”本身就是唐代遗物,名副其实的莺莺故居? 梨花深院大门内的木制照壁上,题写着《西厢记》中莺莺写给张生的约会信,“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里的导游美眉都会站在照壁前落落大方地逐句向游客解释这封信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此时我才发现,永济美眉原来也是如此娇媚动人。虽然从隶属关系上也归运城,但永济话明显比运城话动听,永济美眉也比运城美眉可爱得多,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梨花深院东厢房一侧,为《西厢记》中的张生逾垣处,院外种有可以攀爬的一株杏树,院内是落脚下墙的假山。张生逾垣处是游客留影比较集中的地方,这其中还包括一些调皮的美眉。等这些冒牌张生离去后,我也上树留影一张,爬上墙头,前度张生今又来,只是不知昔日莺莺归何处? 寺庙内是不设后花园的,但普救寺却是个例外,导游美眉说这是因为普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sx/3909_2.html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