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通麦(18公里天险,3个半小时. |
[游记]通麦(18公里天险,3个半小时. |
2008-05-22 sina.com.cn |
川藏珠峰旅游图片117----通麦(18公里天险,3个半小时艰难驾驭) 2007-08-21 16:52:32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 "美"能让人产生愉悦感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 易贡众多的景区景点可分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产业旅游资源三个大类,按资源特征和品种之差异,下分为11类型21个亚类(表2—1)。其中有很多特色突出的景点,为易贡旅游提供了鲜明的主题和资源支撑。产业旅游资源也已发掘出具有潜力的品种。以下将对三大类旅游资源作简要叙述。 3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 11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山景、水景、生物、冰川、洞景、气象/气候景观、古建筑、古遗迹、民风民俗、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资源。 21亚类:自然资源的灾害遗迹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山景、水景、洞景、森林、动物、冰川、气候/气象景观;人文资源的坠机遗迹、民居、寺庙、民 风民俗;观光农业的观光农业、牧业、林业、果林、药业、手工业、观光茶叶等。 1、典型的灾害地质旅游资源 地质灾害遗迹资源是本区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资源。是集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与完整性、面积适宜性以及科学研究价值于一体的极其罕见的巨型地质灾害链遗迹资源。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是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内最系统、最具规模的地质遗迹资源。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规模在两大方面都为我国第一。崩塌体的体积达3000万m3,崩塌的最大落差达2580m,崩塌体撞击扎木弄沟内松散堆积物形成高速远程滑坡,滑坡的最大垂直运距640m,滑坡的堆积体方量达到3.0亿m3,滑坡体内最大的单个巨石直径达44m,体积达30000m3。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6700—7000m,滑坡的平均运动速度达到了37—39m/s,是少有的巨型远程高速滑坡。在气垫效应的作用下,滑坡的前缘部分飞过了易贡藏布南岸的古堆积垅。没有飞过该垅的滑坡体,在回落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土丘群。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留下的遗迹,从易贡茶厂即可仰望扎木弄沟源头发生崩塌的位置。在进入茶厂前的盘旋公路边可以看到以往滑坡形成的堆积垅和本次滑坡的堆积特征。在靠近易贡藏布的南岸高地上可以看到至今还保留着的高速滑坡坠落时形成的土丘群,可以看到湖水溃决后,易贡湖消失形成的曲流。 峻秀的高山,深邃的峡谷,活跃的新构造活动,使该区的地质灾害频繁,规模巨大,有的堪称世界之最,通麦天险、古乡泥石流、帕隆沟泥石流、102大滑坡、东久泥石流、易贡特大型山体崩塌滑坡。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博物馆。 2. 奇异的冰川地质旅游资源 由于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与近南此向的伯舒拉岭对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引导,在易贡附近形成了一个向北凸出的舌状多雨带,丰富的降水和特殊的高山地形,在此形成了我国罕有的海洋型山谷冰川,并成为高原上一个巨大的现代冰川发育中心。其中的卡钦冰川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现代海洋冰川,也是西藏最大的现代冰川。在易贡附近的所有高山上常年白雪皑皑,冰蚀地貌举目可见,与角峰相连的刃脊下展布着个个冰斗,其下的“U”型槽谷内的现代冰川的冰舌伸向了2500m左右的山腰,冰舌末端的冰川终碛及其冰川两侧的侧碛依稀可见,冰水和着降雨形成个个冰水扇。在卡钦冰川的前沿发育有高达600m的冰瀑布。在海拔5000m左右的盆地中,冰碛丘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还分布着十分引人注目的鼓丘群和羊背石。易贡的冰川和雪山规模大、类型全、景观奇特,具有极好的观光旅游和探险价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13b9001000ala.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